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农家书屋”产生背景、目标、地位及建设现状 | 第9-11页 |
·“农家书屋”产生的背景 | 第9页 |
·“农家书屋”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 第9-10页 |
·“农家书屋”的地位 | 第10页 |
·“农家书屋”的建设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及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调研方案与问卷设计 | 第14-17页 |
·调研方案 | 第14页 |
·问卷设计 | 第14-17页 |
第2章 陕西省“农家书屋”的受众调查分析 | 第17-27页 |
·陕西省“农家书屋”硬件设施状况 | 第17-18页 |
·馆舍场地 | 第17页 |
·书报刊配置情况 | 第17-18页 |
·陕西省“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 | 第18-21页 |
·“农家书屋”管理员的背景资料 | 第18-19页 |
·“农家书屋”管理运作情况 | 第19-20页 |
·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 第20-21页 |
·陕西省“农家书屋”的受众调查 | 第21-23页 |
·受众的基本背景资料 | 第21页 |
·“农家书屋”的借阅率 | 第21-22页 |
·受众去“农家书屋”的频度 | 第22页 |
·受众的读书喜好 | 第22-23页 |
·受众的音像制品内容喜好 | 第23页 |
·受众的借阅习惯调查 | 第23页 |
·“农家书屋”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23-27页 |
·“农家书屋”的影响力不足 | 第23-24页 |
·受众对“农家书屋”现有配置的满意程度 | 第24页 |
·受众对“农家书屋”管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 第24-25页 |
·农民期待“农家书屋”有更多的服务创新 | 第25页 |
·“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存在隐患 | 第25-27页 |
第3章 可持续发展是“农家书屋”建设的关键问题 | 第27-33页 |
·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 第27-28页 |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第27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第27-28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拓展 | 第28页 |
·可持续发展是农家书屋建设的关键问题 | 第28-31页 |
·“农家书屋”的建设意义客观上要求其可持续发展 | 第28页 |
·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求“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 第28-29页 |
·“农家书屋”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需要其可持续发展 | 第29-30页 |
·“农家书屋”工程的系统特性要求其可持续发展 | 第30-31页 |
·可持续发展是“农家书屋”面临的关键问题 | 第31页 |
·“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31-33页 |
·“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应当遵循的三大原则 | 第31-32页 |
·“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32-33页 |
第4章 影响“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分析 | 第33-37页 |
·政府投入不足与长效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 | 第33-34页 |
·“农家书屋”书刊配置难以全面适应农民的阅读需求 | 第34页 |
·管理滞后是农民对“农家书屋”服务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 第34-36页 |
·刻板的管理制度与多元化农村实际之间的矛盾 | 第34-35页 |
·冗杂的管理结构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 第35页 |
·管理员的非专职化严重影响“农家书屋”的服务与管理质量 | 第35-36页 |
·农民的阅读积极性不高从根本上制约“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 第36-37页 |
第5章 “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 第37-45页 |
·坚持政府投入的原则 | 第37-38页 |
·建设农民需求导向的内容建设管理体系 | 第38-39页 |
·客观的受众调查是满足农民阅读需求的前提 | 第38页 |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是“农家书屋”长效发展的有力保证 | 第38-39页 |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评估机制 | 第39-40页 |
·健全管理制度,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 第39页 |
·优化“星级”评定标准,完善评估体制 | 第39-40页 |
·加快推进管理员专职化步伐,充分发挥管理员意见领袖的作用 | 第40-41页 |
·加强推进管理员的专职化 | 第40页 |
·多渠道筹集管理员补贴,提高管理员积极性 | 第40-41页 |
·实现管理员专业培训,充分发挥其意见领袖的作用 | 第41页 |
·优化完善“农家书屋”的传播渠道 | 第41-42页 |
·“农家书屋”物流渠道的优化 | 第41页 |
·“农家书屋”传播载体的创新 | 第41-42页 |
·整合农村文化资源 | 第42页 |
·加强对在“农家书屋”的正面宣传,培养农民的阅读积极性 | 第42-45页 |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学习氛围 | 第42页 |
·积极引导农民正确认识“农家书屋” | 第42页 |
·开展各项活动,吸引农民走进“农家书屋” | 第42-43页 |
·确保书屋配置,有效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 第43-45页 |
第6章 数字化是“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 | 第45-53页 |
·数字化“农家书屋”的发展前景 | 第46-47页 |
·“农家书屋”数字化的必然性 | 第46页 |
·“农家书屋”数字化的可行性 | 第46-47页 |
·数字化“农家书屋”的发展现状 | 第47-50页 |
·数字化是“农家书屋”的必然趋势 | 第47-48页 |
·“农家书屋”数字化在全国的发展 | 第48-49页 |
·陕西省“农家书屋”的数字化探索 | 第49-50页 |
·“农家书屋”数字化面临的挑战 | 第50-51页 |
·数字化的高成本、高投入 | 第50页 |
·数字化面临的技术限制 | 第50-51页 |
·农民对新媒体较低的接受程度 | 第51页 |
·理想数字化“农家书屋”的传播效果预期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1 | 第57-58页 |
附录2 | 第58-62页 |
附录3 | 第62-65页 |
附录4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