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林杉木干燥过程传热传质数值模拟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表目录 | 第14-15页 |
图目录 | 第15-1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9-31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9页 |
·木材干燥模型的分类 | 第20-24页 |
·木材干燥模型的讨论 | 第24-27页 |
·尚待解决问题 | 第27-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第二章 木材早材与晚材密度分布数学模型 | 第31-56页 |
·木材的坐标 | 第31-35页 |
·圆柱坐标系 | 第31-32页 |
·直角坐标系 | 第32-33页 |
·坐标的转化 | 第33-35页 |
·原木密度分布的数学描述 | 第35-51页 |
·树木生长环境的物理与数学模型 | 第36-45页 |
·树木生长过程中早晚材密度分布的物理与数学模型 | 第45-48页 |
·算例分析 | 第48-51页 |
·锯材密度分布的数学描述 | 第51-55页 |
·径切板密度分布 | 第52-54页 |
·弦切板密度分布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三章 木材干燥传热传质模型构建 | 第56-84页 |
·连续介质理论 | 第56-61页 |
·理论概述 | 第56页 |
·多孔材料参数表征 | 第56-59页 |
·连续介质的控制方程 | 第59-61页 |
·木材干燥介质的定性描述 | 第61-63页 |
·木材干燥传热传质的定性描述 | 第63-69页 |
·传热过程 | 第63页 |
·传质过程 | 第63-65页 |
·热质耦合迁移机理 | 第65-69页 |
·木材干燥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 | 第69-83页 |
·液相水的控制方程 | 第69-74页 |
·体积蒸发率的控制方程 | 第74-76页 |
·温度的控制方程 | 第76-82页 |
·水蒸气控制方程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四章 木材干燥传热传质模型的定解条件 | 第84-95页 |
·几何条件 | 第84-85页 |
·初始条件 | 第85页 |
·边界条件 | 第85-89页 |
·湿区控制方程的边界条件 | 第86-88页 |
·干区控制方程的边界条件 | 第88-89页 |
·物性参数 | 第89-94页 |
·对流干燥的表面传热系数 | 第89-91页 |
·对流干燥的表面传质系数 | 第91页 |
·等效导热系数 | 第91-93页 |
·等效比热容 | 第93页 |
·等效质扩散率 | 第93-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五章 木材干燥传热传质模型的数值解 | 第95-108页 |
·径切板数学模型的差分格式 | 第95-102页 |
·控制方程 | 第95-97页 |
·差分方程 | 第97-102页 |
·弦切板数学模型的差分格式 | 第102-107页 |
·差分方程 | 第102-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六章 木材干燥传热传质模型的验证与分析 | 第108-160页 |
·X 射线法测定木材含水率分布 | 第108-122页 |
·原理与算法 | 第109-113页 |
·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113-116页 |
·结果与适用性分析 | 第116-122页 |
·无疵小试样的分层含水率模型验证 | 第122-145页 |
·无疵小试样干燥试验 | 第122-129页 |
·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比较 | 第129-145页 |
·锯材平均含水率的模型验证 | 第145-151页 |
·锯材干燥试验 | 第145-147页 |
·模型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得比较 | 第147-151页 |
·模型分析 | 第151-158页 |
·木材物性参数对干燥速率的影响 | 第151-153页 |
·干燥介质对干燥速率的影响 | 第153-154页 |
·锯材厚度对干燥速率的影响 | 第154-155页 |
·模型表征的其它物理量 | 第155-158页 |
·本章小结 | 第158-16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0-163页 |
·结论 | 第160-161页 |
·本研究的特色 | 第161页 |
·工作展望 | 第161-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163-171页 |
附录 | 第171-175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175-177页 |
导师简介 | 第177-178页 |
致谢 | 第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