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从变文到元明词话的文体流变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英文摘要第11-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6页
 一、研究意义第17-18页
 二、研究现状第18-22页
 三、研究对象和范围第22-24页
 四、研究方法第24-26页
第二章 唐代变文与话本文体研究第26-68页
 第一节 变文之“新”第26-35页
  一、体制之新第26-29页
  二、语言之新第29-32页
  三、风格之新第32-35页
 第二节 变文之“杂”第35-50页
  一、变文散说部分的文体之“杂”第35-45页
  二、变文唱词部分的文体之“杂”第45-47页
  三、变文韵散相间形式的中外渊源第47-50页
 第三节 变文之“俗”第50-59页
  一、“俗讲”、“转变”之俗第50-54页
  二、思想内容之俗第54-57页
  三、语言之俗第57-59页
 第四节 敦煌变文空间叙事第59-68页
  一、变文空间叙事中的地域内容和景物内容第59-61页
  二、变文空间叙事中的场面第61-65页
  三、变文叙事中的空间转换第65-68页
第五节 唐代话本文体的过渡意义第68-80页
 一、唐代话本篇目第68-70页
 二、唐代话本的形成第70-72页
 三、唐代话本对宋元话本的启迪第72-80页
第三章 宋元说话与词话文体研究第80-123页
 第一节 融诗于史 宋元讲史平话引用诗词韵语考证第80-90页
  一、宋元讲史平话所引诗词韵语第80-83页
  二、宋元讲史平话所引诗词韵语来源第83-88页
  三、宋代讲史平话引用诗词韵文的意义第88-90页
 第二节 宋元小说家话本“娱心”和“劝惩”功能的文体呈现第90-101页
  一、宋元小说家话本“娱心”功能的体现第90-94页
  二、宋元小说家话本“劝惩”功能的体现第94-96页
  三、宋元小说家话本对正统观念的突破第96-101页
 第三节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文体研究第101-108页
  一、《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诗话”第101-103页
  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说部”第103-104页
  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变文”第104-106页
  四、《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章回小说第106-108页
 第四节 《醉翁谈录》中“新话”考第108-115页
  一、“新话”与“新语”第108-110页
  二、“新语”溯源第110-112页
  三、《绿窗新话》对《世说新语》的借鉴第112-113页
  四、“新话”的具体含义第113-115页
 第五节 元杂剧中所见词话考——以《元曲选》为中心第115-123页
  一、元代词话文献及解读第115-117页
  二、《元曲选》中所见词话的引端及句式第117-120页
  三、词话在元杂剧中的作用第120-123页
第四章 明代词话文体研究第123-153页
 第一节 “陶真”源流考第123-130页
  一、“陶真”释义第123-125页
  二、陶真的发展第125-128页
  三、陶真与其它品类的关系第128-130页
 第二节 “盲词”考第130-137页
  一、“盲词”溯源及其所指第130-133页
  二、盲词之俗鄙第133-135页
  三、盲词之受青睐第135-137页
 第三节 论杨慎《历代史略词话》文体的因旧与开新第137-147页
  一、《历代史略词话》与变文第137-141页
  二、《历代史略词话》与宋代说话第141-144页
  三、《历代史略词话》与元杂剧第144-146页
  四、《历代史略词话》的文体个性第146-147页
 第四节 明代“弹词”名实新辨第147-153页
  一、弹词之名第147-149页
  二、弹词与词话第149-150页
  三、弹词名实错位之缘由第150-153页
第五章 《大唐秦王词话》文体研究第153-194页
 第一节 《大唐秦王词话》的史化与诗化第153-162页
  一、《大唐秦王词话》的史化第153-157页
  二、《大唐秦王词话》的诗化第157-162页
  三、《大唐秦王词话》史化与诗化的整合第162页
 第二节 《大唐秦王词话》叙事时间控制策略分析第162-168页
  一、“话说”与概要第163-164页
  二、“说”、“道”与场景;“但见”、“怎生”与停顿第164-166页
  三“原来”与“后话” 倒叙与预叙的闪回和展望第166-168页
 第三节 《大唐秦王词话》的叙事与礼书第168-177页
  一、《大唐秦王词话》的空间叙事第168-170页
  二、《大唐秦王词话》的“总分”与“返始”叙事第170-172页
  三、礼书对《大唐秦王词话》叙事的影响第172-177页
 第四节 口头与案头——论《大唐秦王词话》文体的二重性第177-194页
  一、《大唐秦王词话》口头特性的表现 套语第177-187页
  二、《大唐秦王词话》案头特性的表现第187-190页
  三、《大唐秦王词话》文体二重性的原因第190-194页
第六章 成化刊本说唱词话研究第194-224页
 第一节 成化刊本说唱词话文体概览第194-201页
  一、成化刊本说唱词话文体的渊源第194-196页
  二、成化刊本与明代其他词话之比较第196-199页
  三、明代词话文体之内涵第199-201页
 第二节 写心与娱心 说唱词话与文人小说格调的差异第201-216页
  一、自娱与娱人第202-204页
  二、“托事兴辞”与通俗顺口第204-207页
  三、叙事结构的差异第207-211页
  四、说唱词话与文人书写格调差异的文化背景第211-216页
 第三节 浸润与迁流 词话文体演变的因缘蠡测第216-224页
  一、词话与词文第216-219页
  二、词话的新变阶段第219-220页
  三、词话的混称阶段第220-224页
第七章 词话文体流变的文化考察第224-271页
 第一节 说书在古代文体序列中的尴尬地位及其成因第224-232页
  一、说书历史简况第224-227页
  二、说书地位之低第227-229页
  三、说书地位低下的深层原因第229-232页
 第二节 说书人与古代文学生态的变迁第232-245页
  一、先唐 孕育与起步第232-236页
  二、唐五代 兴起与发展第236-238页
  三、宋元时期 繁盛与钳制第238-241页
  四、明清时期 鼎盛与衍化第241-245页
 第三节 从变文到词话接受群体的历时性探考第245-253页
  一、变文的接受者第246-248页
  二、宋代说话的接受者第248-250页
  三、元代词话的接受者第250-251页
  四、明代词话的接受者第251-253页
 第四节 里耳与文心 说唱词话的雅与俗及其互动第253-260页
  一、里耳 说唱词话意在通俗的表现第254-256页
  二、文心 说唱词话有意为之的表现第256-259页
  三、里耳与文·心的交融第259-260页
 第五节 “平话”与“评话”的演变轨迹及审美感染力解析第260-271页
  一、元代“平话”的专美一时第260-263页
  二、明代“平话”和“评话”的泛指混融第263-265页
  三、清代“平话”(“评话”)的延伸扩展第265-269页
  四、“平话”(“评话”)的审美感染力第269-271页
结语第271-275页
参考文献第275-288页
致谢第288-28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289-290页

论文共2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本血吸虫感染不同适宜性啮齿类动物后宿主及虫体miRNA表达分析
下一篇:20世纪上半期中国的“苏俄通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