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1 中国绵羊的起源系统 | 第9-10页 |
2 家畜遗传多样性及其意义 | 第10-11页 |
3 本研究涉及的绵羊群体的资源现状 | 第11-15页 |
·新疆阿勒泰羊 | 第11-12页 |
·内蒙古苏尼特羊 | 第12-13页 |
·乌冉克羊 | 第13-15页 |
4 结构基因座的特性及在家畜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3个绵羊群体的形态特征、生态特征及其主成分分析 | 第17-24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页 |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实验方法 | 第1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7-22页 |
·7个绵羊群体基于生态形态特征 | 第17-19页 |
·7个绵羊群体基于形态生态特征的主成分分析 | 第19-20页 |
·7个绵羊群体聚类分析 | 第20-22页 |
3 讨论 | 第22-24页 |
·3个绵羊群体生态形态差异 | 第22页 |
·从生态形态特征变异看中国蒙古羊历史渊源和迁徙分化路线 | 第22-24页 |
第三章 3个绵羊群体结构基因座检测及遗传分化研究 | 第24-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30页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统计分析 | 第28-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7页 |
·各座位基因型及其频率 | 第30-34页 |
·杂合度(H)、有效等位基因数(N_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 | 第34-35页 |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 第35-36页 |
·基因分化系数(G_(ST)) | 第36页 |
·聚类分析 | 第36-37页 |
3 讨论 | 第37-39页 |
·各座位的遗传变异特性 | 第37页 |
·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程度和群体间的遗传分析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利用结构基因座分析中国及亚洲共27个绵羊群体的遗传分化关系 | 第39-4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9-40页 |
·研究材料 | 第39页 |
·研究方法 | 第39-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6页 |
·群体内遗传变异程度 | 第40-42页 |
·基因分化程度 | 第42页 |
·聚类分析 | 第42-46页 |
3 讨论 | 第46-48页 |
·我国3个绵羊品种的历史渊源及系统地位 | 第46-47页 |
·关于亚洲绵羊的亲缘系统 | 第47-48页 |
全文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