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中止犯的构成分析 | 第10-26页 |
第一节 中止犯的法律文本分析 | 第10-13页 |
一、 国外有关中止犯的法律文本 | 第10-12页 |
二、 我国有关中止犯的法律文本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中止犯中中止行为的分类 | 第13-15页 |
第三节 中止犯的构成要件 | 第15-26页 |
一、 中止犯的主观构成要件 | 第16-20页 |
二、 中止犯的客观构成要件 | 第20-26页 |
第二章 中止犯的司法认定 | 第26-33页 |
第一节 消极中止行为与中止犯的认定 | 第26-27页 |
一、 消极中止行为在犯罪预备阶段中的认定 | 第26-27页 |
二、 消极中止行为在犯罪实行阶段(不具有导致犯罪结果发生可能性的场合)中的认定 | 第27页 |
第二节 积极中止行为与中止犯的认定 | 第27-33页 |
一、 不作为犯场合中积极中止行为的认定 | 第27-28页 |
二、 部分作为犯场合中积极中止行为的认定 | 第28-33页 |
第三章 共同犯罪中中止犯的司法认定 | 第33-46页 |
第一节 我国共同犯罪中中止犯认定的现状与反思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共同犯罪中中止犯认定标准的理论及评述 | 第34-39页 |
一、 共同犯罪中中止犯认定标准问题的相关理论 | 第34-36页 |
二、 共同犯罪中中止犯认定标准问题的理论评述 | 第36-39页 |
第三节 我国共同犯罪中中止犯的分类司法认定 | 第39-46页 |
一、 组织犯中中止犯的认定 | 第40-41页 |
二、 实行犯中中止犯的认定 | 第41-42页 |
三、 教唆犯中中止犯的认定 | 第42-44页 |
四、 帮助犯中中止犯的认定 | 第44-46页 |
第四章 中止犯的处罚制度 | 第46-55页 |
第一节 各国关于中止犯处罚制度的法律文本 | 第46-47页 |
第二节 中止犯减免处罚的根据 | 第47-51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关于中止犯减免处罚根据的学说及评价 | 第47-49页 |
二、 结合国外学说对我国刑法学界观点的思考 | 第49-51页 |
第三节 对我国中止犯处罚制度的反思 | 第51-53页 |
一、 中止犯处罚的时空范围过于宽泛 | 第51-52页 |
二、 着手实行前和着手实行后中止犯的处罚不符合刑罚均衡性 | 第52页 |
三、 中止犯处罚的标准不合理 | 第52页 |
四、 共同犯罪中中止犯的处罚无明确规定 | 第52-53页 |
第四节 我国中止犯处罚制度的立法完善 | 第53-55页 |
一、 重新界定中止犯处罚的时空范围 | 第53页 |
二、 进一步完善中止犯处罚的标准 | 第53-54页 |
三、 增设有关共同犯罪中中止犯认定与处罚的规定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