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 ·马铃薯产业及种薯生产现状 | 第11-12页 |
| ·脱毒马铃薯种薯优良特性及生产过程 | 第12-14页 |
| ·马铃薯退化现象及防治措施 | 第12页 |
| ·马铃薯脱毒种薯优良特性 | 第12-13页 |
| ·马铃薯脱毒种薯分级及概念 | 第13页 |
| ·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技术 | 第13-14页 |
| ·不同级别脱毒种薯产量差异研究 | 第14-15页 |
| ·脱毒马铃薯生长发育研究 | 第15页 |
| ·脱毒马铃薯植株形态特性研究 | 第15页 |
| ·脱毒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动态研究 | 第15-17页 |
| ·脱毒马铃薯氮磷钾吸收与运转动态研究 | 第17-19页 |
| 2 试验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 3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19-22页 |
| ·试验地点 | 第19页 |
|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 ·试验设计 | 第20页 |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0-21页 |
| ·植株形态指标 | 第20页 |
| ·干物质积累量及叶面积 | 第20页 |
| ·植株氮、磷、钾养分测定 | 第20-21页 |
| ·产量测定 | 第21页 |
| ·土壤样品养分测定 | 第21页 |
| ·相关参数计算 | 第21-22页 |
| ·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及其性质 | 第21页 |
| ·氮、磷、钾的吸收利用效率参数计算公式 | 第21-22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2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2-57页 |
| ·原原种与生产种植株形态特征差异 | 第22-27页 |
| ·原原种与生产种株高的比较 | 第22-23页 |
| ·原原种与生产种茎粗的比较 | 第23-24页 |
| ·原原种与生产种有效茎及分枝数的比较 | 第24-25页 |
| ·原原种与生产种匍匐茎数的比较 | 第25-26页 |
| ·原原种与生产种叶面积的差异 | 第26-27页 |
| ·原原种与生产种干物质积累量动态变化规律 | 第27-35页 |
| ·根系干物质积累量动态变化规律 | 第27-28页 |
| ·茎干物质积累量动态变化规律 | 第28-31页 |
| ·叶干物质积累量动态变化规律 | 第31-32页 |
| ·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收获指数 | 第32-34页 |
| ·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动态变化规律 | 第34-35页 |
| ·原原种与生产种干物质分配变化规律 | 第35-38页 |
| ·原原种与生产种各器官干物质分配变化规律 | 第35-37页 |
| ·原原种与生产种根冠比变化规律 | 第37页 |
| ·原原种与生产种块茎收获指数比较 | 第37-38页 |
| ·原原种与生产种氮、磷、钾含量动态变化 | 第38-43页 |
| ·氮含量变化规律 | 第38页 |
| ·磷含量变化规律 | 第38-39页 |
| ·钾含量变化规律 | 第39-43页 |
| ·原原种与生产种氮磷钾积累量动态变化 | 第43-49页 |
| ·根氮磷钾积累量动态变化 | 第43-44页 |
| ·茎氮磷钾积累量动态变化 | 第44页 |
| ·叶氮磷钾积累量动态变化 | 第44-46页 |
| ·块茎氮磷钾积累量动态变化 | 第46-47页 |
| ·全株氮磷钾积累量动态变化 | 第47-49页 |
| ·原原种与生产种各器官氮磷钾积累量分配比例动态变化 | 第49-54页 |
| ·原原种与生产种各器官氮分配比例动态变化 | 第49-50页 |
| ·原原种与生产种磷分配动态变化 | 第50页 |
| ·原原种与生产种钾分配动态变化 | 第50-54页 |
| ·原原种与生产种养分吸收利用差异及千公斤产量养分吸收量 | 第54页 |
| ·原原种与生产种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差异 | 第54-57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7-59页 |
| ·原原种与生产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 | 第57-58页 |
| ·原原种与生产种氮、磷、钾吸收利用差异及其施肥措施 | 第58页 |
| ·原原种比生产种低产原理及增产措施 | 第58-59页 |
| 6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