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草地学、草原学论文

若尔盖高寒草地沙化治理区的生态恢复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前言第10-20页
   ·恢复生态学研究概述第11-13页
     ·恢复生态学研究现状第11-12页
     ·退化草地生态重建技术研究现状第12-13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与分类第13-15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第13-14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第14-15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综述第15-20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7-20页
2 研究区域与研究内容第20-25页
   ·研究区域第20-21页
   ·生态治理模式第21-24页
     ·治理模式一第21-22页
     ·治理模式二第22页
     ·治理模式三第22页
     ·治理模式四第22-24页
   ·研究内容第24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4-25页
3 研究方法与步骤第25-30页
   ·植被调查及分析方法第25-26页
     ·植被调查方法第25页
     ·草地生物量样方实验测量第25-26页
     ·植物多样性分析方法第26页
   ·土壤测定及分析方法第26-27页
     ·土壤物理性质分析方法第26页
     ·土壤化学性质分析方法第26-27页
   ·固碳能力变化分析方法第27-28页
     ·碳含量计算公式第27-28页
     ·土壤恢复指数计算公式第28页
     ·固碳分析方法第28页
   ·生态恢复驱动力分析方法第28-29页
   ·研究路线第29-30页
4 结果与讨论第30-57页
   ·植物初级物质生产功能第30-34页
     ·植物生物量变化分析第30-31页
     ·植物初级物质生产功能相关分析第31-34页
     ·植物初级物质生产功能变化分析第34页
   ·水土保持功能第34-42页
     ·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分析第34-37页
     ·土壤化学性质变化分析第37-39页
     ·土壤涵养水源相关分析第39-40页
     ·土壤恢复指数变化分析第40-42页
   ·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第42-48页
     ·植物群落基本特征变化分析第42-46页
     ·植物群落多样性功能变化分析第46-48页
   ·固碳功能第48-51页
     ·固碳能力比较分析第48-50页
     ·固碳功能变化分析第50-51页
   ·生态恢复的驱动力分析第51-57页
     ·主成分分析第52-54页
     ·生态技术因素分析第54页
     ·经济发展因素分析第54-55页
     ·人口文化因素分析第55-57页
     ·载畜水平因素分析第57页
5 研究结论第57-61页
   ·植物初级物质生产功能变化第58页
   ·水土保持功能变化第58-59页
   ·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变化第59页
   ·固碳功能变化第59页
   ·生态恢复驱动力变化第59-60页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科研成果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ISSR分子标记和trnQ-rps16序列的赖草属植物系统发育分析
下一篇:高山森林林隙对土壤有机层微生物生物量动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