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巯咪唑分子印迹仿生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建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前言 | 第8-25页 |
·甲巯咪唑 | 第8-10页 |
·甲巯咪唑概述 | 第8-9页 |
·甲巯咪唑的副作用 | 第9页 |
·甲巯咪唑的检测方法 | 第9-10页 |
·分子印迹技术概述 | 第10-18页 |
·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制备过程 | 第10-12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12-13页 |
·分子印迹物聚合方法种类 | 第13-18页 |
·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 | 第18-20页 |
·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 | 第18页 |
·仿生传感器 | 第18-19页 |
·膜分离 | 第19页 |
·选择性催化作用 | 第19页 |
·色谱分离 | 第19-20页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概述 | 第20-24页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类型 | 第21页 |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要点 | 第21-22页 |
·酶联免疫吸附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22页 |
·分子印迹免疫分析原理 | 第22页 |
·分子印迹免疫吸附检测技术的应用 | 第22-23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2页 |
·实验材料 | 第25-27页 |
·主要药品和试剂 | 第25页 |
·仪器设备 | 第25-27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2页 |
·甲巯咪唑仿生抗体前躯体的制备 | 第27页 |
·模板分子的洗脱 | 第27页 |
·甲巯咪唑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27-28页 |
·甲巯咪唑标准曲线的绘制及吸附容量(Q)的计算 | 第28页 |
·甲巯咪唑半抗原的合成和酶标的连接 | 第28-29页 |
·直接竞争BELISA方法操作步骤 | 第29-30页 |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条件的确定及吸附介质的选择 | 第30页 |
·甲巯咪唑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性能表征 | 第30页 |
·BELISA标准溶液的建立 | 第30-31页 |
·方法特异性实验 | 第31页 |
·实验样品的准备及添加回收实验 | 第31页 |
·液相色谱方法验证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9页 |
·影响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和吸附性能的因素 | 第32-35页 |
·反应溶剂、功能单体、交联剂的选择 | 第32-33页 |
·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及交联剂的配比 | 第33-34页 |
·模板分子的敲除 | 第34-35页 |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35-36页 |
·聚合物表征实验 | 第36-41页 |
·紫外检测条件的确定 | 第36-38页 |
·甲巯咪唑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8页 |
·印迹聚合物对甲巯咪唑的平衡结合实验 | 第38-39页 |
·印迹聚合物膜对甲巯咪唑的动力学实验 | 第39-40页 |
·结构分析 | 第40-41页 |
·半抗原的合成 | 第41-42页 |
·BELISA条件优化 | 第42-43页 |
·酶标浓度的优化 | 第42-43页 |
·聚合时间的影响 | 第43页 |
·BELISA方法的分析特征量 | 第43-44页 |
·BELISA方法的选择性 | 第44-45页 |
·仿生抗体的重复利用 | 第45-46页 |
·实际样品测定 | 第46页 |
·BELISA方法的准确性 | 第46-49页 |
4 结论 | 第49-50页 |
5 展望 | 第50-51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1-60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0-61页 |
8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