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前 言 | 第12-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42页 |
·乳状液及其制备技术 | 第16-19页 |
·乳状液的简介 | 第16页 |
·乳状液的制备方法 | 第16-19页 |
·膜乳化过程研究进展 | 第19-30页 |
·膜乳化原理和装置 | 第19-21页 |
·膜乳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 第21-27页 |
·膜乳化过程机理研究 | 第27-29页 |
·膜乳化过程与其它过程的比较 | 第29-30页 |
·乳状液在介观尺度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 第30-32页 |
·微乳型纳米反应器在规整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 第30页 |
·乳液法制备规整球形材料 | 第30-32页 |
·膜乳化在规整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和膜过程的集成化趋势 | 第32-34页 |
·膜乳化法制备O/W型乳液的应用 | 第32-33页 |
·膜乳化法制备W/O型乳液的应用 | 第33-34页 |
·膜过程的集成化趋势 | 第34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2页 |
第二章 一体式陶瓷膜乳化装置制备 O/W 型乳状液的初步研究 | 第42-52页 |
·实验概述 | 第42-44页 |
·实验所用的药品 | 第42页 |
·实验装置和方法 | 第42-43页 |
·分析方法 | 第43-44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4-50页 |
·两种陶瓷外膜元件的孔径比较 | 第44-45页 |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乳化过程的影响 | 第45-47页 |
·两途中孔径膜制备乳状液的比较 | 第47-48页 |
·膜通量的变化关系 | 第48-49页 |
·简单搅拌过程制备乳状液的研究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页 |
符号说明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第三章 二次射流膜乳化法制备单分散 O/W 型乳状液的研究 | 第52-75页 |
·实验概述 | 第52-56页 |
·实验所用药品 | 第52页 |
·装置 | 第52-53页 |
·实验原理和方法 | 第53-56页 |
·清洗方法 | 第56页 |
·分析方法 | 第56页 |
·膜乳化法制备单分散乳液方法研究 | 第56-59页 |
·二次射流膜乳化制备单分散乳液的研究 | 第59-65页 |
·一次射流膜乳化过程研究 | 第59-60页 |
·二次射流乳化过程研究 | 第60-61页 |
·临界射乳压力和膜孔径的选择 | 第61-63页 |
·操作条件对二次膜乳化过程的影响 | 第63-65页 |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二次乳化过程的影响 | 第65页 |
·能耗计算 | 第65-69页 |
·搅拌器功率计算 | 第65-68页 |
·气体膨胀功计算 | 第68页 |
·一体式膜乳化过程的能耗计算 | 第68页 |
·二次射流膜乳化过程的能耗计算 | 第68-69页 |
·不同搅拌转速对应的能量密度计算 | 第69页 |
·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研究 | 第69-71页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69-71页 |
·三种乳状液的稳定性比较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符号说明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第四章 一体式膜肠子化置制备单分散W/O型乳状液和规整SiO_2的研究 | 第75-92页 |
·实验概述 | 第75-76页 |
·实验所用药品 | 第75页 |
·装置和所用膜管 | 第75页 |
·实验方法 | 第75-76页 |
·分析方法 | 第76页 |
·W/O肠子状液制备的研究 | 第76-88页 |
·水相添加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76-78页 |
·搅拌速度对乳液粒径的影响 | 第78-80页 |
·压力对粒径和通量的影响 | 第80-82页 |
·添加 CTAB 对膜乳化过程的影响 | 第82-85页 |
·简单搅拌过程研究 | 第85-86页 |
·能耗计算 | 第86-88页 |
·一体式陶瓷膜乳化装置制备球形 SiO2 粉体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第五章 陶瓷膜材料性质研究 | 第92-104页 |
·原理及试验方法 | 第92-95页 |
·修正 Washburn 法原理 | 第92-93页 |
·实验药品 | 第93-95页 |
·实验仪器和方法 | 第95页 |
·陶瓷膜润湿动力学研究 | 第95-97页 |
·参比试剂的选择 | 第97-98页 |
·相对润湿接触角和曲折因子的计算 | 第98-101页 |
·标准润湿速率和平均润湿速率的计算 | 第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符号说明 | 第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8页 |
撰写与发表论文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