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缩略语表 | 第8-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低温耐受性的定义 | 第9页 |
·低温对变温动物的伤害 | 第9-10页 |
·两栖动物低温耐受机制 | 第10-11页 |
·动物机体抗冻保护剂的研究 | 第11-12页 |
·抗冻保护剂 | 第11页 |
·早期的抗冻保护剂研究 | 第11页 |
·国外两栖类蛙科动物抗冻保护剂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低温耐受的相关蛋白 | 第12-13页 |
·抗冻蛋白AFP | 第12页 |
·酸性核糖体蛋白 | 第12页 |
·新蛋白FR10,FR47,Li16 | 第12-13页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糖原磷酸化酶(GP) | 第13页 |
·国内两栖类低温耐受的研究 | 第13页 |
·肝脏和肾脏在机体耐寒中的作用 | 第13-1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4页 |
·材料 | 第15-17页 |
·试验动物 | 第15页 |
·主要仪器 | 第15页 |
·主要试剂 | 第15-16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16-17页 |
·方法 | 第17-24页 |
·冬眠下低温处理条件的摸索 | 第17页 |
·实验动物的低温处理 | 第17-18页 |
·血糖浓度的测定 | 第18页 |
·肌糖原、肝糖原含量的测定 | 第18-20页 |
·肝脏、肾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比活性测定 | 第20-21页 |
·肝脏、肌肉糖原磷酸化酶比活性测定 | 第21-22页 |
·外源注射不同浓度葡萄糖对不同低温条件下林蛙成活率的影响 | 第22页 |
·外源性葡萄糖以及不同低温条件对东北林蛙血糖水平的影响 | 第22-23页 |
·实验操作 | 第23页 |
·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3 结果 | 第24-29页 |
·低温条件下东北林蛙存活率 | 第24页 |
·低温胁迫对东北林蛙血糖浓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低温胁迫对东北林蛙肝糖原、肌糖原含量的影响 | 第25页 |
·低温胁迫对东北林蛙肝脏、肾脏PEPCK比活性的影响 | 第25-26页 |
·低温胁迫对东北林蛙肝脏、肌肉GP比活性的影响 | 第26-27页 |
·外源性葡萄糖以及不同温度条件对东北林蛙成活率的影响 | 第27页 |
·外源性葡萄糖以及不同温度条件对东北林蛙血糖水平的影响 | 第27-29页 |
4 讨论 | 第29-32页 |
·东北林蛙耐低温能力 | 第29页 |
·低温条件下东北林蛙血糖浓度与其耐低温能力的关系 | 第29页 |
·低温条件下东北林蛙肝糖原、肌糖原含量与其耐低温能力的关系 | 第29-30页 |
·东北林蛙东北林蛙肝脏、肌肉GP比活性分析 | 第30页 |
·东北林蛙肝脏、肾脏PEPCP比活性分析 | 第30-31页 |
·外源性葡萄糖干预下东北林蛙耐低温能力 | 第31页 |
·外源性葡萄糖干预对低温条件下东北林蛙血糖水平的影响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