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基于泰州县域金融消费者权益受损的调查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选题依据和背景 | 第9-10页 |
·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意义 | 第10-11页 |
·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 第10-11页 |
·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 第11页 |
·金融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 第11页 |
·论文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1-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主体地位的不平等 | 第16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6-17页 |
·自然垄断理论 | 第17-18页 |
·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 | 第18-19页 |
3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19-26页 |
·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和范畴 | 第19-20页 |
·金融消费者享有的权利 | 第20页 |
·金融机构承担的义务 | 第20-21页 |
·发达国家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借鉴 | 第21-25页 |
·美国的金融消费者保护 | 第21-23页 |
·英国的金融消费者保护 | 第23-24页 |
·日本的金融消费者保护 | 第24-25页 |
·我国的金融消费者保护 | 第25-26页 |
4 县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 | 第26-35页 |
·县域金融消费者权益受损情况调查 | 第26-30页 |
·金融消费者总体满意度较高,行业差别显著 | 第27-28页 |
·部分原因影响金融满意度和消费者维权 | 第28-29页 |
·金融消费者获得金融知识教育的意愿强烈 | 第29-30页 |
·县域金融消费者投诉情况分析 | 第30-33页 |
·银行卡类 | 第31-32页 |
·结算服务类 | 第32页 |
·银保、理财产品类 | 第32页 |
·服务水平类 | 第32-33页 |
·存贷款业务类 | 第33页 |
·征信信息类 | 第33页 |
·当前县域金融消费者保护现状 | 第33-35页 |
·金融机构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问题较多 | 第33-34页 |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遭到侵犯 | 第34-35页 |
5 县域金融消费者权益受损原因分析 | 第35-41页 |
·法律因素 | 第35-37页 |
·一般性立法 | 第35页 |
·特别立法 | 第35-36页 |
·我国立法的不足 | 第36-37页 |
·体制机制因素 | 第37页 |
·金融监管因素 | 第37-38页 |
·金融机构自身原因 | 第38-39页 |
·外部环境 | 第39页 |
·消费者金融素养 | 第39-41页 |
6 县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的构建 | 第41-46页 |
·顶层设计层面 | 第41-42页 |
·规定金融消费者保护的主管机构 | 第41-42页 |
·规范金融消费者保护主管机构承担的主要职能 | 第42页 |
·明确将金融消费者保护纳入人民银行监管职责范围 | 第42页 |
·配套制度方面 | 第42-43页 |
·明确授权建立金融消费纠纷的非诉处理机制 | 第42页 |
·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相关金融法律制度 | 第42-43页 |
·建立金融反欺诈制度 | 第43页 |
·金融监管方面 | 第43-45页 |
·确立强制信息披露制度 | 第43-44页 |
·强化产品说明和风险揭示义务 | 第44页 |
·规范劝诱方式 | 第44页 |
·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服务机制 | 第44-45页 |
·消费者教育方面 | 第45-46页 |
·建立金融宣传教育工作网络 | 第45页 |
·加强金融知识和金融产品宣传 | 第45页 |
·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宣传教育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