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9页 |
第一章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概述 | 第9-15页 |
第一节 监视居住概念特征及属性 | 第9-11页 |
一、 监视居住概念特征 | 第9-10页 |
二、 监视居住本质属性 | 第10-11页 |
(一) 监视居住是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 第10-11页 |
(二) 监视居住是最为严厉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 第11页 |
第二节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含义 | 第11-15页 |
一、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概念 | 第11-12页 |
二、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特性 | 第12-13页 |
(一) 适用条件特殊 | 第12页 |
(二) 法律后果特殊 | 第12-13页 |
(三) 适用内容特殊 | 第13页 |
三、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涉及“三类犯罪案件”的界定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解读 | 第15-22页 |
第一节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规定主要变化 | 第15-18页 |
一、 明确了适用范围 | 第15页 |
二、 限定了执行场所 | 第15-16页 |
三、 增加了通知家属的规定 | 第16页 |
四、 增加了律师辩护的规定 | 第16-17页 |
五、 规定了折抵刑期 | 第17页 |
六、 规定了决定机关和执行机关 | 第17页 |
七、 明确了法律监督职能部门 | 第17-18页 |
小结 | 第18页 |
第二节 与相关措施比较分析 | 第18-22页 |
一、 监视居住与取保候审比较 | 第18-19页 |
二、 监视居住与拘留、逮捕等羁押性措施比较 | 第19页 |
三、 监视居住与“双规”、“两指”措施比较 | 第19-20页 |
四、 监视居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类似措施比较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存在的问题 | 第22-28页 |
第一节 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一、 制度设计与立法定位存在抵触 | 第22页 |
二、 适用范围条件可能过于宽泛 | 第22-23页 |
三、 部分概念标准模糊 | 第23-24页 |
四、 对执行缺乏全面有效监督 | 第24页 |
五、 出现错案适用国家赔偿问题 | 第24页 |
第二节 执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8页 |
一、 无固定住处的认定问题 | 第24-25页 |
二、 指定的“居所”的认定问题 | 第25-26页 |
三、 公安机关警力、经费不足造成执行难度大 | 第26-27页 |
四、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措施落实问题 | 第27-28页 |
第四章 解决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问题对策建议 | 第28-33页 |
第一节 完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立法 | 第28-31页 |
一、 完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法律体系 | 第28页 |
二、 严格规范“居所”法律范畴 | 第28-29页 |
三、 充分保障被适用人的人身权利和辩护权利 | 第29-30页 |
四、 严格依法执行和强化监督 | 第30页 |
五、 完善对错误决定的救济制度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公安机关的应对措施 | 第31-33页 |
一、 完善制度建设提升刑事执法水平 | 第31页 |
二、 准确把握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 第31-32页 |
三、 严格依法讯问防止刑讯逼供 | 第32页 |
四、 慎重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