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思路、方法和框架结构 | 第10-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框架 | 第11-13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国外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内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评价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综述 | 第20-28页 |
·可持续发展和概念及内涵 | 第20-22页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第20页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20-22页 |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理论 | 第23-26页 |
·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 | 第23-24页 |
·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 | 第24页 |
·生态足迹评价模型 | 第24-26页 |
·系统模糊模式的评价模型 | 第26页 |
·本文评价模型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改进的生态足迹评价模型 | 第28-33页 |
·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局限性 | 第28页 |
·生态足迹模型的改进 | 第28-29页 |
·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29-30页 |
·评价方法 | 第30-33页 |
·生态赤字/盈余(ED) | 第30页 |
·生态足迹指数 | 第30-31页 |
·生态压力指数 | 第31页 |
·生态协调度 | 第31页 |
·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 | 第31-33页 |
第五章 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 | 第33-52页 |
·西部地区概况 | 第33-36页 |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 第33-34页 |
·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状况分析 | 第34-35页 |
·西部地区主要环境问题 | 第35-36页 |
·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 第36-52页 |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36页 |
·西部地区当前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分析 | 第36-41页 |
·国家公顷均衡因子与国际公顷均衡因子比较分析 | 第41页 |
·我国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动态评价与分析 | 第41-49页 |
·1995~2010年西部地区每万元GDP生态足迹变化情况分析 | 第49-50页 |
·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分析及预测 | 第50-5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4页 |
第七章 政策建议 | 第54-56页 |
·减少人均生态赤字 | 第54页 |
·提高西部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 | 第54-55页 |
·提高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协调性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