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ewitt型索穹顶结构的静力性能与风振响应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空间结构概述 | 第11页 |
| ·索穹顶结构的发展史 | 第11-13页 |
| ·索穹顶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索穹顶结构的新形式 | 第13-14页 |
| ·结构的形态分析和预应力优化 | 第14-15页 |
| ·结构拉索退出工作机理分析 | 第15页 |
| ·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15页 |
| ·结构的风振响应分析 | 第15-16页 |
|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结构的形态分析 | 第18-36页 |
| ·引言 | 第18-20页 |
| ·非线性有限元法 | 第20-21页 |
| ·体系自应力模态分析 | 第21-31页 |
| ·结构计算模型 | 第21-22页 |
| ·节点平衡理论 | 第22-29页 |
| ·形态的有限元分析 | 第29-31页 |
| ·考虑自重影响的初始预应力 | 第31-33页 |
| ·其他三组初始预应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结构的静力分析、预应力优化与索松弛分析 | 第36-62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几何非线性理论 | 第36-42页 |
| ·杆单元非线性方程 | 第37-39页 |
| ·索单元非线性方程 | 第39页 |
| ·几何非线性求解方法 | 第39-42页 |
| ·结构静力分析 | 第42-48页 |
| ·满跨活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静力性能 | 第42-46页 |
| ·半跨活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性能 | 第46-48页 |
| ·初始预应力优化 | 第48-52页 |
| ·二次规划法 | 第49页 |
| ·约束优化假设 | 第49-50页 |
| ·预应力优化 | 第50-52页 |
| ·索松弛分析 | 第52-60页 |
| ·结构在全跨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 | 第53-57页 |
| ·结构在半跨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 | 第57-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第四章 结构动力特性和平均风响应 | 第62-75页 |
| ·结构动力特性 | 第62-66页 |
| ·模态分析 | 第62-63页 |
| ·结构自振特性 | 第63-66页 |
| ·初始预应力对结构自振频率的影响 | 第66页 |
| ·结构静力风荷载效应 | 第66-74页 |
| ·平均风效应 | 第66-68页 |
| ·静风响应 | 第68-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五章 结构风振响应频域分析 | 第75-104页 |
| ·脉动风的特性 | 第75-78页 |
| ·脉动风速谱 | 第75-77页 |
| ·脉动风空间相干函数 | 第77-78页 |
| ·CQC法基本原理 | 第78-81页 |
| ·虚拟激励法基本原理 | 第81-83页 |
| ·参振模态的选取 | 第83-84页 |
| ·程序编制与算例验证 | 第84-87页 |
| ·程序编制 | 第84-85页 |
| ·程序验证 | 第85-87页 |
| ·结构风振响应分析 | 第87-96页 |
| ·参振模态的选取 | 第87-89页 |
| ·风振响应计算 | 第89-96页 |
| ·风振系数 | 第96-97页 |
| ·影响因素 | 第97-100页 |
| ·不同风速谱 | 第98-99页 |
| ·不同空间相干函数 | 第99-100页 |
| ·基于虚拟激励法的结构风振响应计算 | 第100-10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1-104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2-113页 |
| 致谢 | 第113-114页 |
| 附件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