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引言 | 第11-19页 |
| ·问题提出——研究《蝴蝶君》悲剧精神的缘由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 ·本文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 第18-19页 |
| 第一章 人与环境的对立——《蝴蝶君》中的悲剧冲突 | 第19-30页 |
| ·人与异化场域的冲突 | 第19-21页 |
| ·人与单一定位之间的冲突 | 第21-26页 |
| ·人与僵硬的权力/政治体制之间的冲突 | 第26-30页 |
| 第二章 替罪羊——《蝴蝶君》中的悲剧形象 | 第30-37页 |
| ·平克顿影子与替罪羊——伽里玛的双重形象与悲剧色彩 | 第30-34页 |
| ·宋丽伶与他的二难困境 | 第34-35页 |
| ·现代悲剧的典型人物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比喻、象征与反讽的悲剧情景 | 第37-46页 |
| ·差异性情景与现实性讽刺 | 第37-42页 |
| ·法庭和监狱——权力暗示与象征 | 第42-46页 |
| 第四章 《蝴蝶君》的探求与超越 | 第46-52页 |
| ·对于东西方差异性的反思和相互理解的呼唤 | 第46-47页 |
| ·主人公对自我意义的探寻 | 第47-48页 |
| ·从人性之降格到人的高贵与尊严 | 第48-52页 |
| 结语 | 第52-57页 |
| ·现代悲剧的积极力量 | 第52-53页 |
| ·悲剧形象的传承与发展 | 第53-54页 |
| ·从“讲故事”到“写悲剧”,华裔写作从特殊性向文学普遍性的进发 | 第54-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