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绪言 | 第11-19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三)、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一、新加坡“大国均势”战略的形成 | 第19-29页 |
(一) 新加坡“大国均势”战略形成的背景 | 第20-25页 |
1、独立前后的基本国情和困境 | 第20-23页 |
2、东南亚的冷战格局 | 第23-25页 |
(二) “大国均势”战略的实施—李光耀的外交思想 | 第25-29页 |
1、中立不结盟 | 第26页 |
2、承认大国在东南亚存在国家利益 | 第26页 |
3、大国势力必须均衡 | 第26-29页 |
二、新加坡从疏远到接近美国时期(1965-1971) | 第29-36页 |
(一) 新加坡独立后面对的国际和地区环境 | 第29页 |
(二) 新美关系的起步 | 第29-32页 |
1、独立前的新美关系 | 第29-31页 |
2、独立后的新美关系 | 第31-32页 |
(三) 新加坡对美关系的改善 | 第32-35页 |
1、新加坡的国家安全观 | 第32-33页 |
2、苏联与新加坡的关系 | 第33-34页 |
3、新加坡重新评估美国在东南亚的作用 | 第34-35页 |
(四) 新美关系的特点 | 第35-36页 |
三、新加坡对美国紧盯不放时期(1971-冷战结束) | 第36-41页 |
(一) 1969年后的国际和地区环境 | 第36页 |
(二) 新加坡对美在越战中的支持和鼓励 | 第36-37页 |
(三) 越战后期,新加坡继续支持美国在东南亚的存在 | 第37-40页 |
1、泰国、菲律宾对美态度的转变 | 第37页 |
2、新加坡的态度 | 第37-39页 |
3、新加坡的国家安全观 | 第39-40页 |
(四) 新美关系的特点 | 第40-41页 |
四、新加坡与美国亲密合作关系时期(冷战结束后) | 第41-49页 |
(一) 冷战结束后国际与地区环境 | 第42-43页 |
1、中国在东盟地位中的提升 | 第42页 |
2、美国在东盟中的活动 | 第42-43页 |
(二) 新加坡对中国的认识 | 第43-46页 |
1、冷战前新中的历史交往 | 第43-44页 |
2、冷战后新中关系 | 第44-46页 |
(三) 冷战后新加坡对美国在亚太地区地位与作用的定位 | 第46-48页 |
1、新加坡对美国在国家安全观战略中地位的评估 | 第46-47页 |
2、新加坡支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行为 | 第47页 |
3、美国对新加坡的认识与评估 | 第47-48页 |
(四) 新美关系的特点 | 第48-49页 |
总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