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 本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本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2、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二) 本文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贡献 | 第15-31页 |
(一)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 第15-20页 |
1、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政权 | 第15-16页 |
2、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权组织形式 | 第16-17页 |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理论,实行具有中国特点的政党制度 | 第17-19页 |
4、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创建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形式 | 第19-20页 |
(二) 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开辟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 第20-25页 |
1、依据马克思主义合作化理论,成功地实现对我国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20-23页 |
2、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和平赎买思想,成功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23-25页 |
(三) 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 第25-31页 |
1、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战略任务 | 第25-26页 |
2、揭示“第二次结合”的根本任务、奋斗目标和根本目的 | 第26-28页 |
3、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 第28页 |
4、阐明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 第28-29页 |
5、提出科学和文化的指导方针 | 第29-30页 |
6、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 第30-31页 |
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历史局限 | 第31-34页 |
(一) 机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群众运动方式搞社会主义建设 | 第31-32页 |
(二) 把马克思主义神圣化和教条化,把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扩大化 | 第32-34页 |
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启示 | 第34-39页 |
(一) 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 | 第34-36页 |
(二) 认清中国国情,立足中国实际解决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因素 | 第36-37页 |
(三) 找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