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关于民间信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3-15页 |
1 山西翼城县李娘娘信仰的发生与建构 | 第15-24页 |
·李娘娘信仰概述 | 第15-18页 |
·正史中的孝定李太后 | 第15-17页 |
·山西翼城县李娘娘信仰的起源发展 | 第17-18页 |
·山西翼城县李娘娘信仰习俗形成的环境 | 第18-19页 |
·山西翼城县的空间坐落—文化建构的基础 | 第18-19页 |
·山西翼城县的人口构成—文化建构的主体 | 第19页 |
·民间信仰的区域性差异 | 第19-24页 |
·山西翼城县关帝信仰 | 第20-22页 |
·山西翼城县李娘娘的信仰发展与现状 | 第22-24页 |
2 山西翼城县李娘娘信仰的传承轨迹 | 第24-31页 |
·明清时期:李娘娘信仰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 第25页 |
·20 世纪 30 年代末—60 年代:李娘娘信仰的断裂与艰难生存时期 | 第25-27页 |
·20 世纪 60 年代—70 年代末:李娘娘信仰的断裂时期 | 第27-28页 |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李娘娘信仰的恢复与重建时期 | 第28-31页 |
3 山西翼城县李娘娘信仰传承的动力学以及传承的原因 | 第31-42页 |
·山西翼城县李娘娘信仰传承的动力学 | 第31-35页 |
·民众的灵魂观念 | 第31-33页 |
·维系社会制度的稳定作用 | 第33-35页 |
·山西翼城李娘娘信仰的传承原因 | 第35-42页 |
·地方民众阶层:表达历史与获得心理慰藉 | 第35-38页 |
·地方精英阶层:构建地域文化的需要 | 第38-40页 |
·官方阶层:国家非物质文化政策的推动 | 第40-42页 |
4 山西翼城县李娘娘信仰的传承方式 | 第42-48页 |
·传统传承方式与李娘娘信仰 | 第42-44页 |
·个体传承 | 第42-43页 |
·集体传承 | 第43-44页 |
·现代传承方式与李娘娘信仰 | 第44-48页 |
·印刷品 | 第44-45页 |
·网络 | 第45-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