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摘要 | 第12页 |
1 盲蝽蟓的发生危害现状 | 第12-13页 |
2 盲蝽蟓的生物学特性 | 第13-14页 |
·盲蝽蟓的分布 | 第13页 |
·盲蝽蟓的生活习性 | 第13-14页 |
·盲蝽蟓的危害特点 | 第14页 |
3 植物体的生化抗虫性 | 第14-18页 |
·植物体碳氮代谢对抗虫性的影响 | 第14-16页 |
·植物体次生代谢对抗虫性的影响 | 第16-17页 |
·植物体酶类物质对抗虫性的影响 | 第17-18页 |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5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5页 |
ABSTRACT | 第25-26页 |
第二章 Bt基因棉与棉盲蝽趋性有关的生理特征分析 | 第26-38页 |
摘要 | 第26-2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试验设计 | 第27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7页 |
·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Bt基因棉绿盲蝽发生和危害特点 | 第28-29页 |
·Bt基因棉叶片色素含量 | 第29页 |
·Bt基因棉氮代谢关键物质分析 | 第29-31页 |
·Bt基因棉碳代谢特征分析 | 第31-32页 |
·Bt基因棉次生物质特征分析 | 第32-33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33-35页 |
·Bt基因棉棉盲蝽发生特点 | 第33页 |
·Bt基因棉与棉盲蝽危害相关的生理代谢特征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ABSTRACT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棉盲蝽危害后Bt基因棉顶叶的几个生理指标特征分析 | 第38-50页 |
摘要 | 第38-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页 |
·试验设计 | 第39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9页 |
·统计分析 | 第3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4页 |
·棉盲蝽危害后Bt基因棉顶部嫩叶的氮代谢特征变化 | 第39-41页 |
·棉盲蝽危害后顶叶的碳代谢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 | 第41-42页 |
·棉盲蝽危害后顶叶的次生物质含量变化 | 第42-43页 |
·棉盲蝽危害后顶叶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 第43-44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ABSTRACT | 第48-50页 |
第四章 不同Bt基因棉的生理代谢特征及与棉盲蝽危害的关系 | 第50-68页 |
摘要 | 第50-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试验设计 | 第51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51页 |
·数据处理 | 第51-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62页 |
·Bt基因棉不同品种棉盲蝽田间危害情况比较 | 第52页 |
·价基因棉不同品种的生理代谢特征 | 第52-60页 |
·Bt基因棉不同品种的关键生理指标与棉盲蝽发生的关系 | 第60-62页 |
·Bt基因不同品种氮素累积量与顶芽和幼蕾的几个生理指标关系 | 第62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62-64页 |
·Bt基因棉棉盲蝽危害特点 | 第62-63页 |
·Bt基因棉不同品种与棉盲蝽危害相关的关键生理代谢特征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ABSTRACT | 第66-68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68-76页 |
摘要 | 第68页 |
1 讨论 | 第68-70页 |
·关于棉盲蝽对Bt基因棉的趋性 | 第68-69页 |
·Bt基因棉生理代谢特征变化对棉盲蝽趋性和危害的影响 | 第69-70页 |
·Bt基因棉引起棉田小气候变化对棉盲蝽发生和危害的影响 | 第70页 |
2 结论 | 第70页 |
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70页 |
4 研究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ABSTRACT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已录用和投稿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