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1 引言 | 第12-2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关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研究 | 第14-15页 |
·关于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研究 | 第15-17页 |
·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相关指标 | 第17-18页 |
·对已有文献的分析总结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19页 |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法 | 第19页 |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9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9-21页 |
2 理论依据 | 第21-28页 |
·公共财政理论 | 第21-25页 |
·公共财政理论概述 | 第21页 |
·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 第21-23页 |
·公共物品及特征 | 第23-24页 |
·高等教育产品属性 | 第24-25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5-28页 |
·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 | 第25页 |
·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5-28页 |
3 河南省公共财政高等教育投入现状及问题 | 第28-43页 |
·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指标分析 | 第28-29页 |
·河南公共财政高等教育投入现状 | 第29-40页 |
·公共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 | 第30-31页 |
·公共财政性教育经费与GDP的关系 | 第31-34页 |
·河南省地方普通高等学校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 | 第34-36页 |
·河南省预算内教育经费与财政收入关系的比较分析 | 第36-37页 |
·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 | 第37-38页 |
·普通高校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地方总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 | 第38-40页 |
·高等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 第40-43页 |
·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较低 | 第40-41页 |
·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低 | 第41-42页 |
·财政性教育拨款增长速度低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 | 第42页 |
·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增长缓慢 | 第42页 |
·三级教育投入结构失调,高等教育投入占教育总投入的比例偏低 | 第42-43页 |
4 影响河南省公共财政性高等教育投入的因素分析 | 第43-52页 |
·中央和地方公共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失衡 | 第43-44页 |
·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不足 | 第44-46页 |
·人才流动性加快削弱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积极性 | 第44-45页 |
·高等教育的迟效性影响政府投资的热情 | 第45-46页 |
·国家公共财政政策的失衡 | 第46-47页 |
·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缺失 | 第47-48页 |
·高校角度 | 第47-48页 |
·政府角度 | 第48页 |
·多元化筹措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尚未形成 | 第48-52页 |
·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二元化 | 第49-50页 |
·社会捐赠所占比例较低 | 第50-51页 |
·校办产业收入极少 | 第51-52页 |
5 加大河南省公共财政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建议 | 第52-63页 |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夯实地方财政基础 | 第52-53页 |
·努力壮大优势主导产业 | 第52-53页 |
·带动中原城市群发展 | 第53页 |
·调动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投资热情 | 第53-56页 |
·加大中央政府对中西部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 第54-55页 |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 第55-56页 |
·建立和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制度 | 第56-59页 |
·鼓励社会捐赠 | 第56-57页 |
·高校利用自身优势筹措教育经费 | 第57-58页 |
·通过设立教育基金、发行教育彩票等方式筹措教育经费 | 第58-59页 |
·明确政府的主体地位,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 | 第59-61页 |
·加大公共财政性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 | 第59页 |
·加大中央政府对河南高等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 第59-60页 |
·加强政府对高校经费使用效益的监督 | 第60-61页 |
·实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制度,提高财政性经费的使用效率. | 第61-63页 |
·完善高等教育投入的绩效评价制度建设 | 第61页 |
·建立高等教育投入的绩效评价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 第61-62页 |
·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