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2-22页 |
·天然免疫中病原分子的模式识别机制 | 第12-14页 |
·TLR 的结构、表达和分类 | 第12-13页 |
·TLR 识别特异性的 PAMP | 第13页 |
·TLR 在抗病毒反应中的作用 | 第13-14页 |
·益生菌对胃肠道的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14-17页 |
·罗伊氏乳杆菌 | 第15-16页 |
·发酵乳杆菌 | 第16-17页 |
·明串珠菌 | 第17页 |
·肠上皮细胞 | 第17-19页 |
·细胞培养特性 | 第18页 |
·肠上皮细胞在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 第18页 |
·肠上皮细胞在先天性免疫中的作用 | 第18-19页 |
·TGEV | 第19-20页 |
·NO 及 iNOS 的抗病毒作用 | 第20-21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2-31页 |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毒株、菌株和细胞 | 第22页 |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主要溶液的配置 | 第22-2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31页 |
·TGEV 感染 IPEC-J2 细胞模型的建立 | 第23-24页 |
·荧光定量 PCR 检测益生菌对 TGEV 在 IPEC-J2 细胞上表达量的变化 | 第24-28页 |
·荧光定量 PCR 检测益生菌对 IPEC-J2 细胞 TLR7、TLR8 及 iNOSmRNA 表达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益生菌对 IPEC-J2 细胞产生过氧化氢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 第29-31页 |
3 结果 | 第31-43页 |
·TGEV 在 IPEC-J2 细胞上的增殖与 RT-PCR 检测结果 | 第31-32页 |
·TGEV 在 IPEC-J2 细胞上病毒滴度及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 | 第32页 |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TGEV 对 IPEC-J2 细胞的感染 | 第32-33页 |
·荧光定量 PCR 检测益生菌对 TGEV 在 IPEC-J2 细胞上表达量的变化 | 第33-36页 |
·目的基因片段扩增 | 第33-34页 |
·标准质粒的构建 | 第34页 |
·TGEV 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4-35页 |
·益生菌对 TGEV 在 IPEC-J2 细胞上表达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荧光定量 PCR 检测益生菌对 IPEC-J2 细胞 TLR7、TLR8 及 iNOSmRNA 表达量的影响 | 第36-41页 |
·目的基因片段扩增 | 第36-37页 |
·标准质粒的构建 | 第37页 |
·IPEC-J2 细胞 TLR7、TLR8 及 iNOSmRNA 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7-39页 |
·益生菌对 TLR7、TLR8 及 iNOSmRNA 表达量变化的影响 | 第39-41页 |
·益生菌对 IPEC-J2 细胞产生过氧化氢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 第41-43页 |
·益生菌对 IPEC-J2 细胞产生过氧化氢水平的影响 | 第41-42页 |
·益生菌对 IPEC-J2 细胞产生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 第42-43页 |
4 讨论 | 第43-46页 |
·益生菌代谢产物对 TGEV 粘附细胞及其在细胞内复制的影响 | 第43-44页 |
·益生菌代谢产物对 IPEC-J2 细胞 TLR7、TLR8 和 iNOS mRNA 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44-45页 |
·益生菌代谢产物对 IPEC-J2 细胞 NO 及 H2O2分泌的的影响 | 第45-46页 |
5 结论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