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白银时代象征诗派审美文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章 俄国象征诗派产生的背景 | 第14-38页 |
第一节 象征诗派产生的社会背景 | 第14-19页 |
一、 世纪之交的经济、政治环境 | 第14-16页 |
二、 世纪之交的文化、思想环境 | 第16-19页 |
第二节 象征诗派产生的文学背景 | 第19-29页 |
一、 内外继承与探索 | 第19-22页 |
二、 哲学、理论背景 | 第22-26页 |
三、 知识分子的担当 | 第26-29页 |
第三节 象征诗派产生的宗教背景 | 第29-37页 |
一、 东正教精神的传统 | 第30-33页 |
二、 索菲亚学说的熏染 | 第33-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二章 象征诗派的审美特质 | 第38-62页 |
第一节 象征诗派的“神话”创造 | 第38-44页 |
一、 神秘的内容 | 第38-42页 |
二、 神化的自我 | 第42-44页 |
第二节 象征诗派的“非理性”象征观 | 第44-49页 |
一、 重“直觉”的象征手段 | 第44-46页 |
二、 重“缤纷”的意象选择 | 第46-49页 |
第三节 象征诗派的“音乐性”追求 | 第49-56页 |
一、 词语声音的发掘 | 第49-51页 |
二、 诗歌形式美的追求 | 第51-53页 |
三、 诗歌神秘的哲学体悟 | 第53-56页 |
第四节 象征诗派的语言“魔幻”化 | 第56-61页 |
一、 词语的创造性运用 | 第56-58页 |
二、 词语色彩的视画美 | 第58-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三章 象征诗派的影响 | 第62-81页 |
第一节 象征诗派璀璨的作家群 | 第62-70页 |
一、 年长一代作家群 | 第62-64页 |
二、 康士坦丁·巴尔蒙特 | 第64-66页 |
三、 年轻一代作家群 | 第66-68页 |
四、 亚历山大·勃洛克 | 第68-70页 |
第二节 象征诗派的“文化价值” | 第70-75页 |
一、 哲学理论的创新 | 第70-72页 |
二、 文学的自觉 | 第72-75页 |
第三节 象征诗派的历史意义 | 第75-79页 |
一、 象征诗派的自我消解 | 第75-76页 |
二、 象征诗派在白银时代的印记 | 第76-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结语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