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理论与分析论文--电力系统稳定论文

风电并网对系统暂态稳定性及调峰能力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9页
第1章 引言第9-15页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第9页
   ·国内外风电并网的研究现状第9-14页
     ·风力发电的发展史第10-12页
     ·风电并网后系统暂态稳定性研究第12页
     ·风电并网后系统调峰能力研究第12-14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4-15页
第2章 并网运行的风力发电机组模型第15-25页
   ·风速的模型第15-17页
   ·空气动力学模型第17-20页
     ·叶素动量理论第17-18页
     ·贝兹理论第18-19页
     ·风能利用系数第19-20页
   ·传动系统模型第20页
   ·同步和异步发电机模型第20-22页
     ·同步电机模型第20-21页
     ·异步发电机模型第21-22页
   ·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组模型第22-23页
   ·桨距角控制系统模型第23-24页
   ·无功补偿器模型第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风电并网对系统暂态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第25-37页
   ·并网后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第25-28页
     ·暂态功角稳定性第26页
     ·暂态电压稳定性第26-27页
     ·暂态频率稳定性第27-28页
   ·风电并网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第28-29页
     ·风电并网对系统频率的影响第28页
     ·风电并网对系统无功调节的影响第28-29页
     ·风电并网对电压闪变的影响第29页
   ·风电并网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方法第29-31页
   ·风电机组低压穿越能力第31-34页
     ·国内外风电场低压穿越能力第31-33页
     ·低压穿越能力设计第33-34页
   ·风电并网系统暂态稳定性措施第34-36页
     ·提高系统低电压穿越能力第34页
     ·改善风电机组的运行频率第34-35页
     ·完善无功补偿系统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风电并网对系统调峰能力影响的研究第37-48页
   ·并网后对系统调峰能力的影响因素第37-40页
     ·风电出力与日负荷变化相关性分析第38-39页
     ·风电场输出功率反调峰性分析第39页
     ·风电场峰谷差量化分析第39-40页
     ·电力市场调峰分析第40页
   ·我国与西班牙风电调峰机制的比较第40-42页
     ·风电并网风功率预测预报机制建立第40-41页
     ·建立风电并网技术标准控制风功率第41-42页
     ·互补能源发电第42页
   ·改善风电并网系统调峰能力措施第42-46页
     ·改善电网负荷特性、降低负荷峰谷差第43页
     ·加强风电并网与风电调度管理第43-44页
     ·风和抽水蓄能系统联合运行第44-45页
     ·优化系统电源结构第45页
     ·建立系统调峰预警知识库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5章 风力发电系统的仿真研究第48-56页
   ·MATLAB 仿真软件概述第48-50页
   ·风力机模型的介绍第50页
   ·仿真系统的描述与计算第50-52页
     ·仿真系统的描述第50-51页
     ·计算条件第51-52页
   ·基于 MATLAB 的仿真结果第52-55页
     ·含直驱同步风力发电机系统的潮流分析第52-53页
     ·仿真曲线绘制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结论第56-57页
   ·展望第57-58页
     ·进一步研究方向第57页
     ·感悟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蚁群算法在电力系统PMU优化配置中的应用
下一篇:多电源供电的微网系统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