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集中居住区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以苏州市为例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一、 研究背景第8-9页
 二、 研究综述第9-12页
  (一) 国外学者关于身份认同的研究综述第9-10页
  (二) 国内学者对失地农民的研究综述第10-12页
 三、 研究意义第12-14页
  (一) 对失地农民身份认同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促进社会公平第12-13页
  (二) 对失地农民身份认同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第13页
  (三) 关注失地农民身份认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第13-14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第14-25页
 一、 相关理论第14-19页
  (一) 身份认同理论第14-15页
  (二) 资本理论第15-19页
 二、 核心概念界定第19-21页
  (一) 失地农民概念界定第19-20页
  (二) 身份认同概念界定第20-21页
 三、 研究设计第21-25页
  (一) 研究方法第21-22页
  (二) 核心概念的操作化第22-23页
  (三) 样本基本情况第23-25页
第三章 集中居住区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的现状第25-29页
 一、 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的现状第25-27页
 二、 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现状的比较研究第27-29页
第四章 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与其经济资本存量第29-36页
 一、 失地农民就业状况第29-31页
 二、 家庭年收入状况第31-33页
 三、 家庭消费变化状况第33-34页
 四、整体生活水平变化情况第34-36页
第五章 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与其社会资本存量第36-45页
 一、 社会网络变化情况第37-39页
  (一) 失地农民社会网络范围变化情况第37-38页
  (二) 失地农民社会交往网络的特点:同质性较强第38-39页
 二、 失地农民的邻里交往关系第39-41页
 三、 失地农民社会支持来源变化状况第41-42页
 四、 失地农民的社区参与状况第42-45页
第六章 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与其文化资本存量第45-52页
 一、 失地农民的受教育水平第45-46页
 二、 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第46-48页
 三、 闲暇时间的生活方式第48-50页
  (一) 失地农民闲暇时间的安排第48-49页
  (二) 业余活动参与状况第49-50页
 四、 失地农民日常观念变化情况第50-52页
第七章 促进失地农民身份认同良性发展的措施第52-58页
 一、 政府进一步做好引导和保障工作第52-54页
 二、 社区应发挥其凝聚和强化作用第54-57页
 三、 失地农民在观念和实践方面积极转变第57-58页
第八章 总结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第63-64页
附录第64-65页
后记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研究
下一篇:农民公民意识培育问题研究--以浙北地区芦湾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