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一章 参量下转换制备纠缠态 | 第13-33页 |
| ·参量下转换的背景知识 | 第14-24页 |
| ·概述 | 第14-15页 |
| ·自发参量下转换过程(SPDC)介绍 | 第15-16页 |
| ·相位匹配条件 | 第16-18页 |
| ·在SPDC 过程中制备纠缠态 | 第18-24页 |
| ·Beam-like 型纠缠源 | 第24-28页 |
| ·Beam-like 型切割 | 第24-25页 |
| ·制备Beam-like 型高亮度双光子源 | 第25-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9-33页 |
| 第二章 八光子通信复杂性实验 | 第33-68页 |
| ·量子通信复杂性方案 | 第33-45页 |
| ·量子通信复杂性理论 | 第34-35页 |
| ·量子方案比经典方案更有效率 | 第35-38页 |
| ·通信复杂性和Bell 不等式的关系 | 第38-41页 |
| ·通信复杂性的两个实验 | 第41-43页 |
| ·八光子通信复杂度实验方案 | 第43-45页 |
| ·多光子GHZ 型纠缠态的制备 | 第45-52页 |
| ·GHZ 型纠缠态制备的若干实验 | 第45-51页 |
| ·八光子GHZ 型纠缠态的制备 | 第51-52页 |
| ·八光子通信复杂性实验 | 第52-57页 |
| ·八光子通信复杂性实验的系统 | 第53-54页 |
| ·实验系统中的若干改进 | 第54-57页 |
| ·八光子通信复杂性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7-60页 |
| ·对八光子通信复杂性实验进一步的讨论 | 第60-63页 |
| ·八光子GHZ 型纠缠态保真度估计 | 第60-61页 |
| ·SPDC 过程中高阶非线性效应对实验的影响 | 第61-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第三章 退相干过程中自发对称性破缺实验 | 第68-86页 |
| ·退相干引起自发对称破缺的理论介绍 | 第68-75页 |
| ·自发对称性破缺实验 | 第75-83页 |
| ·实验中的理论计算 | 第75-81页 |
| ·实验装置和结果 | 第81-83页 |
| ·小结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 第四章 纠缠突然死亡现象中的“largeness”效应实验演示 | 第86-97页 |
| ·关于纠缠死亡的概述 | 第86-91页 |
| ·纠缠突然死亡现象中的“largeness”效应实验演示 | 第91-94页 |
| ·小结 | 第94-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97-99页 |
| 致谢 | 第99-100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