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隆昌县耕地适宜性评价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第2章 基础理论 | 第18-24页 |
·基本概念 | 第18页 |
·研究技术方法 | 第18-24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18-21页 |
·GIS 技术与空间分析 | 第21-22页 |
·遥感影像 | 第22-24页 |
第3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4-29页 |
·地理位置 | 第24-25页 |
·自然特征 | 第25-26页 |
·地形地貌 | 第25页 |
·气候特征 | 第25页 |
·土壤特征 | 第25-26页 |
·水资源与水利设施 | 第26页 |
·自然资源状况 | 第26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6-27页 |
·土地利用现状 | 第27-29页 |
·研究土地利用现状 | 第27-28页 |
·耕地利用类型结构及分布 | 第28-29页 |
第4章 遥感影像解译 | 第29-32页 |
·数据源 | 第29页 |
·影像解译 | 第29-31页 |
·解译后成果 | 第31-32页 |
第5章 耕地适宜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 第32-53页 |
·评价目标的确定 | 第32页 |
·评价的原则 | 第32-33页 |
·评价体系的拟定 | 第33页 |
·评价因子的选取 | 第33-35页 |
·地形地貌 | 第33-34页 |
·土壤性状 | 第34-35页 |
·水源条件 | 第35页 |
·交通条件 | 第35页 |
·评价因子数据获取 | 第35-53页 |
·评价单元的确定 | 第35-36页 |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 第36-39页 |
·评价因子专题数据生成 | 第39-53页 |
第6章 评价分析模型和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评价分析模型 | 第53-54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4-57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7-60页 |
1) 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57-58页 |
2) 意见和建议 | 第58-59页 |
3) 论文不足与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