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3页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9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 第19-21页 |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19-20页 |
·基本思路 | 第20-21页 |
·研究的创新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7页 |
·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23-24页 |
·社会公平理论 | 第24-25页 |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5页 |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 第25-27页 |
·社会保障的定义 | 第25-26页 |
·社会保障的内容 | 第26页 |
·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内涵 | 第26页 |
·研究范围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苏州市社会保障发展总体现状和特征 | 第27-34页 |
·苏州市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的有利条件 | 第27-31页 |
·苏州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政府财政实力雄厚 | 第27-28页 |
·城市化水平高,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低 | 第28-29页 |
·苏州市农村居民收入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 | 第29-30页 |
·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城乡社会保障的发展 | 第30-31页 |
·苏州市社会保障总体现状和特征 | 第31-34页 |
·养老保险 | 第31-32页 |
·医疗保险 | 第32页 |
·失业保险 | 第32页 |
·工伤保险 | 第32-33页 |
·生育保险 | 第33页 |
·社会救助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苏州市基本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研究 | 第34-43页 |
·苏州市基本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发展历程 | 第34-38页 |
·城乡二元分割阶段(1985-2002 年) | 第34-35页 |
·城乡逐步统筹阶段(2003-2007 年) | 第35-36页 |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逐步并轨阶段(2008 年以来) | 第36-38页 |
·苏州市基本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的成效 | 第38-40页 |
·城乡养老保险覆盖程度逐年提高 | 第38-39页 |
·“农保”转“城保”效果显著 | 第39-40页 |
·城乡居民养老待遇逐年提高 | 第40页 |
·苏州市基本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特色 | 第40-43页 |
·城乡统筹发展为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 第40-41页 |
·制定了农村和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促进城乡人员流动 | 第41页 |
·政府实施补贴鼓励纯农人员“农保”向“城保”转移 | 第41-42页 |
·形成了“一个体系、两种制度”的养老保险体系 | 第42-43页 |
第五章 苏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研究 | 第43-51页 |
·苏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发展历程 | 第43-47页 |
·城乡二元分割阶段(1952-2003 年) | 第43-44页 |
·城乡逐步统筹阶段(2003-2007 年) | 第44-45页 |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并轨阶段(2008 年以来) | 第45-47页 |
·苏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的成效 | 第47-48页 |
·医疗保险覆盖对象全员化 | 第47页 |
·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稳步提高 | 第47-48页 |
·医疗保险待遇合理 | 第48页 |
·苏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特色 | 第48-51页 |
·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费用社会共济和地方补充医疗保险“三位一体”的职工医疗保险 | 第48-49页 |
·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居民医疗保险体系 | 第49页 |
·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 | 第49页 |
·建立了居民医保、职工医保相互转移机制 | 第49-50页 |
·建立了医疗保险风险准备金制度 | 第50-51页 |
第六章 苏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城乡一体化研究 | 第51-57页 |
·苏州市最低生活保障一体化发展历程 | 第51-53页 |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阶段(1996-2000 年) | 第51页 |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阶段(2001-2007 年) | 第51-52页 |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步并轨阶段(2008 年以来) | 第52-53页 |
·苏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的成效 | 第53-54页 |
·城乡低保标准稳步提高 | 第53-54页 |
·城乡低保差距逐步减少并实现并轨 | 第54页 |
·苏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特色 | 第54-57页 |
·低保制度设计上实行城乡一体 | 第54-55页 |
·建立救助渐退政策,低保户做到有进有出 | 第55页 |
·建立城乡低保分类救助机制 | 第55页 |
·低保生活补贴和其他社会救助相辅相成 | 第55-57页 |
第七章 苏州市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借鉴与问题对策 | 第57-68页 |
·苏州市城乡社会保障发展的经验 | 第57-60页 |
·重视农村发展,为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 第57-58页 |
·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是逐步推进的过程 | 第58页 |
·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的关键 | 第58-59页 |
·多元化社保服务平台的建立,提高了社保经办能力 | 第59-60页 |
·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0-62页 |
·经济因素 | 第60-61页 |
·政府因素 | 第61页 |
·城镇化因素 | 第61-62页 |
·观念因素 | 第62页 |
·苏州经验对各地区的借鉴意义 | 第62-64页 |
·注重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 | 第62-63页 |
·充分认识到城乡社保一体化建设的长久性和阶段性 | 第63页 |
·各地政府应充分发挥在社会保障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 第63页 |
·做好社保宣传服务工作,提升社保经办能力 | 第63-64页 |
·进一步深化苏州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 | 第64-65页 |
·居民社会保险体系中的各项保障水平较低 | 第64页 |
·苏州的社会保障起点高,社保基金长期支付压力大 | 第64-65页 |
·社保基金的筹集渠道少,增值空间小 | 第65页 |
·进一步深化苏州社会保障改革的政策建议 | 第65-68页 |
·增加对居民社保基金的转移支付,提高居民社会保险待遇水平 | 第65-66页 |
·拓展社保基金的筹集渠道,增加社保基金的规模 | 第66页 |
·逐步开拓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 第66-68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页 |
·文章的不足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