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技术的风景名胜区生态分区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引言 | 第9-16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相关生态学原理 | 第12-14页 |
| ·相关GIS技术 | 第14-16页 |
| ·GIS的数据源 | 第14页 |
| ·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 | 第14-16页 |
| 2. 风景名胜区生态分区 | 第16-22页 |
| ·风景名胜区生态分区含义 | 第16页 |
| ·风景名胜区生态分区内容 | 第16-17页 |
| ·风景名胜区生态分区特征 | 第17-18页 |
| ·明确区分生态分区 | 第17页 |
| ·以相关规范为参照 | 第17-18页 |
| ·分区有效且可利用 | 第18页 |
| ·研究难点 | 第18-19页 |
| ·风景名胜区生态分区的依据 | 第18页 |
| ·环境要素的选取与分析 | 第18-19页 |
| ·基于GIS技术的环境要素定量分析 | 第19页 |
| ·风景名胜区生态分区量化模型的构建 | 第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 ·风景名胜区生态分区评价内容与步骤 | 第19-20页 |
| ·风景名胜区生态分区评价手段与途径 | 第20-21页 |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3. 风景名胜区生态分区量化分析模型的构建 | 第22-43页 |
| ·生态状况评价范围 | 第22页 |
| ·环境要素指标的选取与评价要求 | 第22-23页 |
| ·选取原则 | 第22-23页 |
| ·现状调查分析 | 第23页 |
| ·评价指标 | 第23页 |
| ·评价标准 | 第23页 |
| ·环境要素现状分析与评价 | 第23-37页 |
| ·气候 | 第23-25页 |
| ·水体 | 第25-28页 |
| ·地形 | 第28-29页 |
| ·地质 | 第29-30页 |
| ·土壤 | 第30-31页 |
| ·植被 | 第31-32页 |
| ·野生动物 | 第32-33页 |
| ·人口 | 第33-34页 |
| ·建设项目 | 第34页 |
| ·环境污染 | 第34-37页 |
| ·环境要素定量评价小结 | 第37-41页 |
| ·环境要素评价指标表 | 第37-39页 |
| ·指标统计方法 | 第39-40页 |
| ·指标权重 | 第40-41页 |
| ·风景名胜区生态分区量化分析模型 | 第41页 |
| ·生成生态分区的GIS步骤 | 第41-43页 |
| 4. 广西花山风景名胜区生态分区 | 第43-76页 |
| ·花山风景名胜区概况 | 第43-48页 |
| ·区位条件 | 第43-44页 |
| ·规划范围 | 第44-45页 |
| ·资源特征 | 第45-48页 |
| ·花山风景名胜区生态分区 | 第48-76页 |
| ·花山生态分区准备工作 | 第48-49页 |
| ·花山生态分区环境要素现状分析与评价 | 第49-66页 |
| ·花山生态分区环境要素评价指标表 | 第66-70页 |
| ·花山风景名胜区生态分区 | 第70-74页 |
| ·生态分区小结 | 第74页 |
| ·生态分区应用 | 第74-76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 ·结论 | 第76页 |
| ·环境要素分析与评价 | 第76页 |
| ·GIS处理过程 | 第76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图表目录 | 第81-85页 |
| 个人简介 | 第85-87页 |
| 导师简介 | 第87-89页 |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