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1 文献综述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6-32页 |
·榨菜的起源与产业现状 | 第16-17页 |
·榨菜瘤状茎膨大性状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环境条件对榨菜瘤状茎膨大的影响 | 第17页 |
·内源激素水平对榨菜瘤状茎膨大的影响 | 第17-18页 |
·榨菜瘤状茎膨大的遗传规律研究 | 第18页 |
·榨菜瘤状茎膨大的细胞学与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 第18-19页 |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方法及其应用 | 第19-24页 |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主要方法 | 第20-21页 |
·cDNA-AFLP原理及其应用 | 第21-24页 |
·植物胞外ATP信号及APY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植物胞外ATP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 第24-26页 |
·植物APY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 第26-28页 |
·榨菜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 第28-30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0-32页 |
2 榨菜瘤状茎膨大相关基因的cDNA-AFLP分析 | 第32-46页 |
·引言 | 第32页 |
·材料方法 | 第32-38页 |
·植物材料 | 第32-33页 |
·植物性状测量 | 第33页 |
·RNA提取及检测 | 第33页 |
·双链cDNA合成 | 第33-34页 |
·cDNA酶切、连接 | 第34-35页 |
·模板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 | 第35页 |
·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电泳 | 第35-36页 |
·银染方法 | 第36页 |
·条带回收及克隆、测序 | 第36-37页 |
·序列分析 | 第37-38页 |
·结果分析 | 第38-43页 |
·榨菜瘤状茎生长情况 | 第38-39页 |
·总RNA提取及dscDNA合成 | 第39页 |
·预扩增、选择性扩增产物检测 | 第39-40页 |
·榨菜瘤状茎膨大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分析 | 第40-41页 |
·cDNA差异片段的克降、测序及同源性分析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6页 |
3 榨菜APY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 第46-60页 |
·引言 | 第46页 |
·材料方法 | 第46-52页 |
·植物材料 | 第46-47页 |
·DNA提取及检测 | 第47页 |
·RNA提取和单链cDNA合成 | 第47-48页 |
·榨菜APY基因全长和启动子区域克隆 | 第48-51页 |
·目的片段回收及克隆、测序 | 第51-52页 |
·序列分析、分子进化树构建 | 第52页 |
·榨菜APY基因定量表达分析 | 第52页 |
·结果分析 | 第52-57页 |
·榨菜APY基因核酸、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52-55页 |
·榨菜APY基因5’端上游区域分析 | 第55页 |
·榨菜APY基因时空表达分析 | 第55-56页 |
·榨菜APY基因在不同温度和光周期条件下表达分析 | 第56-57页 |
·讨论 | 第57-60页 |
4 榨菜新种质选育 | 第60-70页 |
·引言 | 第60页 |
·材料方法 | 第60-62页 |
·榨菜与紫甘蓝嵌合体后代选择 | 第60-61页 |
·红叶榨菜株系的选育 | 第61页 |
·光合色素及花青素含量测定 | 第61-62页 |
·结果分析 | 第62-67页 |
·榨菜与紫甘蓝嵌合体后代选择株系植物学性状调查 | 第62-63页 |
·榨菜与紫甘蓝嵌合体后代选择株系软腐病抗性初步调查 | 第63-64页 |
·榨菜与紫甘蓝嵌合体后代花器官变异株系选择 | 第64-65页 |
·榨菜红叶株系选育 | 第65-67页 |
·讨论 | 第67-70页 |
5 总结、展望与创新性 | 第70-73页 |
·全文总结 | 第70-71页 |
·后续展望 | 第71-72页 |
·本研究创新性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