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 第19-24页 |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研究可行性分析 | 第23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3-24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4-30页 |
·植物地理学理论 | 第24-27页 |
·中国自然地理特点 | 第24-25页 |
·中国气候的历史变化 | 第25-26页 |
·茶叶生长的自然环境要求 | 第26-27页 |
·历史地理学理论 | 第27-28页 |
·人地关系理论 | 第28-30页 |
3. 历代茶叶种植地域的分布情况 | 第30-49页 |
·野生大茶树的分布 | 第30-32页 |
·唐以前的茶叶种植地域 | 第32-35页 |
·唐代的茶叶种植地域 | 第35-38页 |
·宋-元时期的茶叶种植地域 | 第38-42页 |
·明代的茶叶种植地域 | 第42-44页 |
·清-民国时期的茶叶种植地域 | 第44-46页 |
·建国后的茶叶种植地域 | 第46-49页 |
4. 茶叶种植地域变化的比较分析 | 第49-64页 |
·野生大茶树分布地域与唐以前茶叶种植地域的比较分析 | 第49-52页 |
·唐以前与唐代茶叶种植地域的比较分析 | 第52-56页 |
·唐代与宋-元时期茶叶种植地域的比较分析 | 第56-59页 |
·宋-元时期与明代茶叶种植地域的比较分析 | 第59-61页 |
·明代与清-民国时期茶叶种植地域的比较分析 | 第61-63页 |
·清-民国时期与建国后茶叶种植地域的比较分析 | 第63-64页 |
5、茶叶种植地域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4-67页 |
·茶叶种植地域演进的生产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64-65页 |
·茶叶种植地域演进的流通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65页 |
·茶叶种植地域演进的消费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65-66页 |
·茶叶种植地域演进的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 第66-67页 |
6 我国茶叶可持续发展对策 | 第67-70页 |
·深化茶叶种植历史地域研究 | 第67页 |
·强化茶产品地理标志工作 | 第67页 |
·通过技术革新,提高茶叶效率和茶农收入 | 第67-68页 |
·建设“茶叶拍卖市场”,努力扩大茶叶出口 | 第68-69页 |
·努力改善茶产区交通运输条件 | 第69页 |
·开展广泛深入茶文化宣传,扩大茶叶消费,刺激茶叶生产 | 第69-70页 |
7 特色与创新 | 第70-71页 |
·茶叶种植地域的可视化 | 第70页 |
·茶叶种植地域图的时间序列化 | 第70页 |
·茶叶种植地域沿革考量的整体化 | 第70-71页 |
8 不足与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个人简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