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5页 |
1 引言 | 第15-29页 |
·尺度的概念及其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尺度在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生态学中的尺度转化方法 | 第18-19页 |
·小波分析及其在生态学尺度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2页 |
·植被覆盖、NDVI及其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毛乌素沙地植被与土地荒漠化研究概况 | 第23-25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7-29页 |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29-33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9-30页 |
·毛乌素沙地地理地形与气候特点 | 第29页 |
·本论文研究地区选取 | 第29-30页 |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30-33页 |
·数据的来源与预处理 | 第30-31页 |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提取 | 第31页 |
·地形因子的获取 | 第31-32页 |
·主要气候因子数据的获取 | 第32页 |
·研究样带数据生成 | 第32-33页 |
3 主要气候因子插值及时空尺度分析 | 第33-76页 |
·主要气候因子插值方法的比较 | 第33-41页 |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第34-35页 |
·插值方法 | 第35-37页 |
·检验标准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气候因子多重时间尺度分析 | 第41-54页 |
·研究方法 | 第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54页 |
·气候因子多尺度空间格局的各向异性 | 第54-74页 |
·研究方法 | 第54-55页 |
·气候因子的各向异性结果与分析 | 第55-66页 |
·气候因子的多尺度空间格局 | 第66-74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74-76页 |
·气候因子最优化空间插值方法的筛选 | 第74页 |
·气候因子的时间尺度格局 | 第74-75页 |
·气候因子的多尺度空间格局 | 第75-76页 |
4 NDVI与地形因子的多尺度空间格局变化 | 第76-100页 |
·植被指数(-1≤NDVI≤1)与植被覆盖(NDVI≥O)的多尺度空间格局分析 | 第76-89页 |
·研究方法 | 第7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7-89页 |
·基本地形因子的多尺度空间格局分析 | 第89-98页 |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9-9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98-100页 |
·结论 | 第98页 |
·讨论 | 第98-100页 |
5 植被指数(-1≤NDVI≤1)、植被覆盖(NDVI≥O)与气候、地形因子间的尺度响应 | 第100-132页 |
·植被指数(-1≤NDVI≤1)、植被覆盖(NDVI≥O)与气候因子的尺度响应 | 第100-112页 |
·植被指数(-1≤NDVI≤1)、植被覆盖(NDVI≥O)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多尺度相关分析 | 第100-102页 |
·植被指数(-1≤NDVI≤1)、植被覆盖(NDVI≥0)与主要气候因子多尺度响应的变化特征 | 第102-112页 |
·植被指数(-1≤NDVI≤1)、植被覆盖(NDVI≥O)与地形因子的尺度响应 | 第112-124页 |
·不同时间植被指数(-1≤NDVI≤1)、植被覆盖(NDVI≥O)与基本地形因子的多尺度响应 | 第112-114页 |
·植被指数(-1≤NDVI≤1)、植被覆盖(NDVI≥0)与基本地形因子多尺度响应变化特征 | 第114-124页 |
·乌审旗区域植被覆盖与气候、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124-129页 |
·1990年乌审旗区域植被覆盖NDVI指数与地形、气候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 第124-125页 |
·2005年乌审旗区域植被覆盖NDVI指数与地形及气候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 第125-127页 |
·2009年乌审旗区域植被覆盖NDVI指数与地形、气候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 第127-129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29-132页 |
·小结 | 第129-130页 |
·讨论 | 第130-132页 |
6 论文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132-135页 |
·结论 | 第132-133页 |
·研究展望 | 第133-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4页 |
附录 | 第144-155页 |
作者简介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