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教育机构建筑及科学研究机构建筑论文--高等学校论文

基于人与环境行为的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分析与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插图索引第10-12页
附表索引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19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研究背景第13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4-17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7-18页
   ·研究框架第18-19页
第2章 国内外高校校园规划与其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演变第19-30页
   ·国外高校校园规划与其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演变第19-23页
   ·中国高校教学楼与其内部交往空间的演变第23-29页
   ·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基础理论研究第30-50页
   ·浅析交往第30-35页
     ·交往的概念和必要性第30-33页
     ·从不同角度看交往第33-34页
     ·教学楼内部的交往行为第34-35页
   ·三元交互决定论第35-37页
   ·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相关理论第37-48页
     ·个人空间和地域空间第37-42页
     ·师生在教学楼内部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第42-46页
     ·行为与空间的对应关系第46-48页
   ·综合上述理论提出层级空间划分模式第48-49页
   ·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本体研究第50-69页
   ·影响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设计因素第50-51页
     ·教学楼的功能需求第50页
     ·基地与建筑规模的限制第50页
     ·出于空间自身考虑的一些影响因素第50-51页
   ·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节点”研究第51-66页
     ·入口第51-57页
     ·中庭边庭空间第57-60页
     ·“通道”空间第60-65页
     ·内庭院第65-66页
   ·纯交往空间高校教学楼的设想第66-68页
   ·小结第68-69页
第5章 高校教学楼交往空间的完善建议和评价原则第69-73页
   ·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存在的问题第69页
   ·针对问题提出的完善建议第69-70页
   ·对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评价原则第70-72页
     ·以人为本的原则第70-71页
     ·空间合理化的原则第71-72页
   ·小结第72-73页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致谢第78-79页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9-80页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及竞赛获奖情况第80-81页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目录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左手材料中光学马格努斯效应的横向角移分析
下一篇:地铁为导向的长沙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