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 ·脉冲功率驱动装置简介 | 第13-14页 |
| ·脉冲功率真空传输器件的研究概况 | 第14-20页 |
| ·磁绝缘理论研究的发展概况 | 第15页 |
| ·计算模拟研究的发展概况 | 第15-20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 | 第20-21页 |
| ·学位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大尺度脉冲功率真空传输器件 PIC 模拟的基本算法 | 第23-32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采用的基本 PIC 算法 | 第23-26页 |
| ·电磁场时空迭代方法 | 第23-24页 |
| ·宏粒子模型 | 第24-25页 |
| ·网格划分 | 第25-26页 |
| ·金属支撑杆边界 | 第26-28页 |
| ·差分公式推导 | 第26-28页 |
| ·电流及电荷的差分公式 | 第28页 |
| ·周期对称边界 | 第28-30页 |
| ·三维分区建模并行模拟简介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磁绝缘的基本理论研究 | 第32-54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MITL 的基本构型简介 | 第32-35页 |
| ·磁绝缘的形成原理及分类 | 第35-38页 |
| ·磁绝缘的分类 | 第36-38页 |
| ·电子磁绝缘理论简介 | 第38-40页 |
| ·单电子模型 | 第38-39页 |
| ·准层流模型 | 第39页 |
| ·层流模型 | 第39-40页 |
| ·质子磁绝缘层流模型 | 第40-47页 |
| ·基本理论 | 第41-45页 |
| ·三维 PIC 数值模拟验证 | 第45-47页 |
| ·阻抗变化对空间电子流的影响 | 第47-52页 |
| ·基本理论 | 第47-48页 |
| ·三维 PIC 数值模拟验证 | 第48-50页 |
| ·对圆盘锥 MITL 的模拟研究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四层圆盘锥 MITL 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54-72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四层圆盘锥 MITL 的基本结构及物理特性 | 第54-58页 |
| ·四层圆盘锥 MITL 中心汇流区的基本构型及特性 | 第55-56页 |
| ·四层圆盘锥 MITL 中心汇流区的稳态电路模型 | 第56-57页 |
| ·零磁位区的形成原理 | 第57-58页 |
| ·不同负载阻抗条件下中心汇流区的三维数值模拟 | 第58-65页 |
| ·高阻抗负载模拟 | 第61-63页 |
| ·低阻抗负载模拟 | 第63-65页 |
| ·四层圆盘锥 MITL 输入脉冲功率的三维数值模拟 | 第65-71页 |
| ·中心汇流区模拟结果 | 第65-68页 |
| ·四层圆盘锥 MITL 整体模拟结果 | 第68-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五章 四层圆盘锥 MITL 中心汇流区电子能量沉积及温度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72-80页 |
| ·引言 | 第72页 |
| ·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 | 第72-74页 |
| ·阳极表面电子沉积能量面密度的计算 | 第72-73页 |
| ·阳极表面温度变化的计算 | 第73-74页 |
| ·模拟及结果讨论 | 第74-79页 |
| ·初步模拟验证 | 第74-75页 |
| ·MITL 中心汇流区的模拟及结果讨论 | 第75-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六章 二次电子对 MITL 传输效率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80-95页 |
| ·引言 | 第80页 |
| ·金属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的探讨 | 第80-86页 |
| ·金属表面的真二次电子发射 | 第80-82页 |
| ·发射系数 | 第80-82页 |
| ·金属表面的背散射电子发射 | 第82-86页 |
| ·背散射电子发射系数 | 第82-84页 |
| ·背散射电子的能量及角度分布 | 第84-86页 |
| ·二次发射模块实现的基本流程 | 第86-88页 |
| ·二次发射模块的验证 | 第88-90页 |
| ·中心汇流区二次电子发射的模拟 | 第90-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 第七章 脉冲功率产生及真空传输器件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95-122页 |
| ·引言 | 第95页 |
| ·带螺旋支撑杆结构的数值模拟 | 第95-103页 |
| ·器件的基本结构及螺旋支撑杆的电路特性 | 第95-97页 |
| ·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97页 |
| ·负载二极管阴阳极间距的选择 | 第97-99页 |
| ·模拟参数的设置 | 第99-100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100-103页 |
| ·单路脉冲功率产生及传输器件的模拟研究 | 第103-121页 |
| ·单路脉冲功率产生及传输器件的结构及相关参数 | 第103-105页 |
| ·单路脉冲功率产生及汇聚器件的三维建模及模拟 | 第105-112页 |
| ·模拟参数的设置 | 第105-108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108-112页 |
| ·单路脉冲功率产生、汇集及传输器件的三维建模及模拟 | 第112-121页 |
| ·模拟参数的设置 | 第112-114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114-1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 第八章 总结 | 第122-124页 |
| 致谢 | 第124-1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5-132页 |
| 攻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2-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