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1 引言第11-17页
   ·研究动因第11页
   ·研究意义第11-13页
     ·理论意义第11-12页
     ·现实意义第12-13页
   ·研究现状第13-15页
     ·关于和谐人格的内涵研究第13-15页
     ·关于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内涵及其培养路径研究第15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5-17页
     ·研究思路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2 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概述第17-23页
   ·人格与和谐人格第17-18页
   ·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内涵第18-23页
     ·以坚定的政治人格为前提第18-20页
     ·以高尚的道德人格为基础第20页
     ·以健全的法治人格为保障第20-21页
     ·以创新人格为重要内容第21-23页
3 培养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必要性第23-26页
   ·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要求第23页
   ·是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现实要求第23-24页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要求第24页
   ·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第24-25页
   ·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本质要求第25-26页
4 当前培养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面临的主要问题第26-31页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的失位第26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第26-27页
   ·大学生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滞后第27页
   ·社会环境对和谐人格培养的消极影响第27-28页
   ·我国封建文化和西方腐朽思想对和谐人格培养的制约因素第28-29页
     ·我国封建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的制约因素第28页
     ·西方腐朽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的制约因素第28-29页
   ·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不和谐因素第29-31页
5 培养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必须坚持的原则和必须处理的重大关系21第31-37页
   ·培养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必须坚持的原则第31-33页
     ·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指导的原则第31页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原则第31-32页
     ·以遵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为原则第32页
     ·以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旨归的原则第32-33页
   ·培养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重大关系第33-37页
     ·高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第33-34页
     ·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第34页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第34-35页
     ·教育与管理的关系第35-37页
6 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的路径选择第37-57页
   ·立足和谐人格培养,加强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四项教育”第37-44页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第37-38页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第38-40页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第40-42页
     ·加强大学生创新教育第42-44页
   ·立足和谐人格培养,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4第44-48页
     ·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和谐人格第44-45页
     ·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和谐人格第45-46页
     ·以重大活动为契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和谐人格第46页
     ·以信息网络为载体,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和谐人格第46-47页
     ·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和谐人格第47-48页
   ·构建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的激励机制第48-50页
     ·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构建激励机制的根基第48-49页
     ·唱响主旋律,讴歌时代精神,是构建激励机制的关键第49页
     ·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是构建激励机制的有效保证第49-50页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养成第50-52页
     ·以加强校风建设,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为基础第50-51页
     ·以健全高校管理制度,提高高校管理水平为保障第51页
     ·切实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增强大学生法治观念第51-52页
     ·着力优化高校创新环境,激发大学生开拓创新意识第52页
   ·立足和谐人格培养,完善大学生服务保障体系第52-54页
     ·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第52-53页
     ·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第53页
     ·完善大学生法律服务体系第53-54页
     ·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第54页
   ·当代大学生应树立和谐人格的自我建构意识第54-57页
     ·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第54-55页
     ·坚守个人的道德底线第55页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第55-56页
     ·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氯代有机物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水力控制与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