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期货价格波动及市场效率的理论研究 | 第21-35页 |
·期货价格波动性理论研究 | 第21-27页 |
·期货价格波动性的定义和内涵 | 第21-23页 |
·期货价格波动形成的机理 | 第23-25页 |
·期货价格波动性特征理论 | 第25-27页 |
·期货市场效率的理论研究 | 第27-33页 |
·期货市场效率检验的理论基础:有效市场假说 | 第27-28页 |
·现代商品期货市场效率的层次结构 | 第28-33页 |
·期货价格波动与市场效率之间的关系 | 第33-35页 |
第三章 铜期货价格波动性的实证研究 | 第35-47页 |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 第35页 |
·期货价格收益的基本统计量及正态性检验 | 第35-37页 |
·铜期货价格及其收益的自相关检验 | 第37-39页 |
·铜期货价格收益的条件异方差(ARCH效应)检验 | 第39-42页 |
·铜期货价格及价格收益的平稳性检验 | 第42-43页 |
·铜期货价格收益及波动方差的周日历效应研究 | 第43-47页 |
第四章 上海铜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动态关系及价格发现效率的实证研究 | 第47-55页 |
·数据处理 | 第47页 |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效率的研究方法 | 第47-50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8页 |
·协整理论 | 第48-49页 |
·误差修正模型 | 第49-50页 |
·铜期货市场价格发现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50-55页 |
·铜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50-51页 |
·铜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协整检验 | 第51-52页 |
·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 | 第52-55页 |
第五章 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的国际定价效率 | 第55-59页 |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55-56页 |
·上海铜期货价格和LME铜期货价格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56页 |
·上海铜期货价格和LME铜期货价格的协整检验 | 第56-57页 |
·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启示 | 第59-65页 |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我国铜期货市场价格的波动规律与国际市场比较接近,不存在大的差异 | 第59-60页 |
·我国铜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效率比较高,能对现货市场价格起到引导作用 | 第60页 |
·在国际定价权中,我国期货市场处于弱势地位 | 第60页 |
·启示 | 第60-65页 |
·建立合理的投资者结构,提高投资者素质 | 第61页 |
·加强业务创新,提高期货公司竞争力 | 第61-62页 |
·通过交易所改革促进期货市场效率提高 | 第62页 |
·稳步推进金属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