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写表 | 第10-11页 |
目次 | 第11-14页 |
1. 2,4,5-三芳基咪唑啉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 第14-101页 |
·2,4,5-三芳基咪唑啉衍生物的研究背景和设计思路 | 第14-28页 |
·2,4,5-三芳基咪唑啉衍生物的研究背景 | 第14-19页 |
·p53-MDM2结合抑制剂药效团模型的构建 | 第19-26页 |
·2,4,5-三芳基咪唑啉衍生物的设计思路 | 第26-28页 |
·2,4,5-三芳基咪唑啉衍生物的合成 | 第28-33页 |
·2,4,5-三芳基咪唑啉母核的合成 | 第28-30页 |
·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30-33页 |
·荧光偏振活性测试方法的建立、化合物体外活性测试及构效关系研究 | 第33-57页 |
·MDM2蛋白表达、分离和纯化 | 第34-37页 |
·荧光底物-蛋白亲和力检测及化合物p53-MDM2竞争抑制活性测试 | 第37-39页 |
·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 | 第39-41页 |
·实验结果和构效关系讨论 | 第41-48页 |
·2,4,5-三芳基咪唑啉衍生物的3D-QSAR模型的建立 | 第48-53页 |
·2,4,5-三芳基咪唑啉代表化合物的抗肿瘤机制研究 | 第53-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实验部分 | 第58-97页 |
·咪唑啉原料的制备 | 第58-63页 |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63-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2. 新型骨架结构p53-MDM2结合抑制剂的探索 | 第101-180页 |
·2,4,5-三芳基咪唑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评价 | 第101-122页 |
·2,4,5-三芳基咪唑类化合物的设计思路 | 第101-102页 |
·2,4,5-三芳基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102-103页 |
·2,4,5-三芳基咪唑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评价和构效关系研究 | 第103-106页 |
·代表性化合物2-34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小结 | 第107页 |
·实验部分 | 第107-122页 |
·吡唑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 | 第122-154页 |
·吡唑类化合物的设计思路 | 第122-124页 |
·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124-127页 |
·吡唑类化合物的活性评价和构效关系讨论 | 第127-131页 |
·小结 | 第131页 |
·实验部分 | 第131-154页 |
·螺环-吲哚啉-2-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 | 第154-176页 |
·螺环-吲哚啉-2-酮类化合物的设计思路 | 第154-155页 |
·螺环-吲哚啉-2-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155-156页 |
·螺环-吲哚啉-2-酮类化合物的活性评价及构效关系研究 | 第156-160页 |
·小结 | 第160页 |
·实验部分 | 第160-176页 |
参考文献 | 第176-180页 |
3. 小分子p53-MDM2结合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第180-2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80-182页 |
·MDM2:p53主要调节因子 | 第180-182页 |
·p53-MDM2结合抑制剂能够有效激活p53通路 | 第182页 |
·小分子p53-MDM2结合抑制剂 | 第182-202页 |
·早期p53-MDM2结合抑制剂的探索 | 第182-187页 |
·Nutlins | 第187-190页 |
·新型MDM2拮抗剂 | 第190-202页 |
·基于抑制p53-MDM2复合物的研究展望 | 第202-203页 |
参考文献 | 第203-214页 |
个人简历 | 第214-217页 |
博士期间负责和参与的项目 | 第214-215页 |
博士期间获得奖励与荣誉称号 | 第215-21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216-2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