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自航耙吸挖泥船疏浚优化控制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挖泥船疏浚优化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模型预测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模型预测控制器的发展背景 | 第15页 |
·模型预测控制的分类 | 第15-16页 |
·模型预测控制在疏浚优化中的应用 | 第16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自航耙吸挖泥船简介 | 第19-26页 |
·国内自航耙吸挖泥船发展史 | 第19页 |
·自航耙吸挖泥船疏浚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自航耙吸船主要系统部件 | 第20-23页 |
·耙头 | 第20-21页 |
·离心泵 | 第21页 |
·吸管 | 第21-22页 |
·波浪补偿器 | 第22页 |
·泥舱 | 第22页 |
·溢流堰 | 第22页 |
·疏浚周期和最佳疏浚时间 | 第22-23页 |
·自航耙吸挖泥船疏浚模型 | 第23-24页 |
·自航耙吸挖泥船发展方向 | 第24-25页 |
·大型化 | 第24页 |
·高度智能化 | 第24页 |
·疏浚性能优化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自航耙吸挖泥船装舱过程的建模与仿真 | 第26-41页 |
·自航耙吸挖泥船动态建模 | 第26-27页 |
·装舱过程模型 | 第27页 |
·泥舱沉积过程系统建模 | 第27-37页 |
·参数分析 | 第32-33页 |
·参数估计与模型验证 | 第33-37页 |
·耙头挖掘过程系统建模 | 第37-40页 |
·参数分析 | 第38页 |
·参数估计与模型验证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MPC 控制器的设计 | 第41-63页 |
·模型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41-43页 |
·预测模型 | 第41-42页 |
·滚动优化 | 第42页 |
·反馈校正 | 第42-43页 |
·MPC 用于耙吸挖泥船疏浚优化过程的优势 | 第43页 |
·耙吸挖泥船 MPC 控制器设计 | 第43-46页 |
·MPC 控制器结构 | 第43-45页 |
·MPC 控制器优化步骤 | 第45-46页 |
·预测模型 | 第46-48页 |
·耙头模型 | 第47页 |
·泥舱模型 | 第47-48页 |
·优化目标 | 第48-49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器设计 | 第49-57页 |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49-50页 |
·遗传算法运用于 MPC 优化器的优势 | 第50-51页 |
·基于 GA 寻优的 MPC 优化算法 | 第51-55页 |
·基于 GA 寻优的 MPC 优化器设计 | 第55-57页 |
·MPC 疏浚优化结果 | 第57-60页 |
·MPC 疏浚优化性能评价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疏浚优化人机界面设计 | 第63-75页 |
·虚拟仪器及 LabVIEW 语言介绍 | 第63-67页 |
·虚拟仪器的概念 | 第63页 |
·虚拟仪器系统的组成 | 第63-64页 |
·LabVIEW 编程语言 | 第64页 |
·LabVIEW 应用程序的构成 | 第64-66页 |
·LabVIEW 编程环境 | 第66-67页 |
·自航耙吸挖泥船疏浚优化系统人机界面设计 | 第67-69页 |
·人机界面总体设计思想 | 第67页 |
·干土吨质量比 | 第67-68页 |
·历史疏浚周期 | 第68页 |
·最佳疏浚周期 | 第68-69页 |
·当前疏浚周期 | 第69页 |
·自航耙吸挖泥船疏浚优化系统的实现 | 第69-73页 |
·历史寻优界面 | 第70-71页 |
·最佳疏浚周期界面 | 第71-72页 |
·当前疏浚周期界面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大摘要 | 第84-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