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UDA的足迹表法可视化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三维数据场可视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论文组织 | 第10-12页 |
2 三维空间数据场可视化 | 第12-24页 |
·三维数据场可视化的基本流程 | 第12页 |
·可视化数据类型 | 第12-14页 |
·数据本身的类型 | 第12-13页 |
·数据分布及连接关系的类型 | 第13-14页 |
·三维规则数据的直接体绘制理论 | 第14-19页 |
·三维数据场的分类 | 第15-16页 |
·颜色和不透明度赋值 | 第16页 |
·体绘制中的光学模型 | 第16-17页 |
·图像合成 | 第17-19页 |
·体绘制算法分类 | 第19-23页 |
·图像空间扫描的体绘制技术 | 第19-21页 |
·物体空间扫描的体绘制技术 | 第21-23页 |
·几种算法的评价比较 | 第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3 基于物体空间扫描的足迹表法研究 | 第24-40页 |
·足迹表法基本原理 | 第24-27页 |
·重构 | 第24-25页 |
·足迹函数 | 第25-26页 |
·足迹表 | 第26页 |
·重构核的投影范围及其与通用足迹表的对应关系 | 第26-27页 |
·足迹表法的算法实现 | 第27-31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28-30页 |
·数据分类 | 第30页 |
·颜色赋值 | 第30页 |
·重构核的选择以及足迹表的构造 | 第30-31页 |
·按层对数据体投影以及图像合成方式 | 第31页 |
·实验结果 | 第31-34页 |
·传统足迹表法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足迹表法的改进 | 第36-39页 |
·基于View-Buffer的足迹表法 | 第37页 |
·实验结果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4 基于GPU的CUDA并行平台 | 第40-48页 |
·引言 | 第40-41页 |
·CUDA平台的优势 | 第41页 |
·CUDA编程模型 | 第41-44页 |
·线程结构 | 第42-43页 |
·硬件映射 | 第43-44页 |
·CUDA的软件体系 | 第44-45页 |
·CUDA存储器模型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5 基于CUDA平台的足迹表法程序设计 | 第48-57页 |
·并行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 | 第48-49页 |
·并行化程序的方法 | 第48页 |
·并行化程序的注意问题 | 第48-49页 |
·并行程序的性能分析 | 第49页 |
·足迹表法基于CUDA的并行性分析 | 第49-51页 |
·足迹表法的并行性分析 | 第49-50页 |
·足迹表法基于CUDA平台的可行性分析 | 第50-51页 |
·基于CUDA的足迹表法程序设计 | 第51-52页 |
·设计思路 | 第51-52页 |
·基于CUDA平台的算法流程 | 第52页 |
·实验结果 | 第52-56页 |
·实验环境 | 第52页 |
·数据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图像结果对比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6 结束语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