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一、绪论 | 第11-18页 |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的动机和目的 | 第13-14页 |
1. 研究动机 | 第13页 |
2.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三)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4-16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 研究内容与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二、文献回顾 | 第18-30页 |
(一) 供应链管理理论 | 第18-27页 |
1. 供应链管理产生的背景 | 第18-19页 |
2. 供应链的含义、结构、特征 | 第19-21页 |
3.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特征及目标 | 第21-22页 |
4. 供应链管理的原则及运行机制 | 第22-25页 |
5. 服务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运行模式 | 第25-27页 |
(二) 县域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内涵及发展 | 第27-30页 |
1. 县域公共服务的内涵 | 第27-28页 |
2. 县域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内涵 | 第28-29页 |
3. 县域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发展 | 第29-30页 |
三、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县域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分析框架 | 第30-36页 |
(一) 供应链管理引入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0-34页 |
1. 供应链管理引入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必要性 | 第30-31页 |
2. 供应链管理引入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可行性 | 第31-34页 |
(二) 供应链管理与县域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契合现状 | 第34-36页 |
1. 县域政府部门条块分割 | 第34页 |
2. 县域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单一 | 第34页 |
3. 缺乏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和利益实现机制 | 第34-35页 |
4. 缺乏合适的生产机制和制度安排 | 第35页 |
5. 缺乏均衡的分配和输送途径 | 第35页 |
6. 缺乏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 | 第35-36页 |
四、构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县域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 第36-46页 |
(一) 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构建理念 | 第36-37页 |
(二) 以网络化治理为实现手段 | 第37-40页 |
(三) 以服务供应链为技术支撑 | 第40-46页 |
1. 构建一主多元的合作机制 | 第40-41页 |
2. 建立以县域公民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决策机制 | 第41-43页 |
3. 构建公共服务有效提供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43-44页 |
4. 建立公共服务有效提供的风险机制 | 第44页 |
5. 建立公共服务有效提供的监督机制 | 第44-46页 |
五、实证检验:以湖南省浏阳市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为对象 | 第46-49页 |
(一) 浏阳市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剖析 | 第46-47页 |
1. 构建以浏阳市政府为主导、私人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合作机制 | 第46页 |
2.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决策机制 | 第46-47页 |
3. 建立公共服务有效提供的风险机制 | 第47页 |
4. 建立公共服务有效提供的监督机制 | 第47页 |
(二) 浏阳市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建设的基本经验 | 第47-49页 |
1.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为公共服务的提供创造有利条件 | 第47-48页 |
2. 加强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沟通,推进合作机制的顺利运行 | 第48页 |
3. 建立民主化的公共决策和需求表达机制,保证供给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 第48页 |
4. 构建强大的信息网络,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供给的深度和广度 | 第48-49页 |
六、结论与建议 | 第49-51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二) 研究限制与建议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