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能动性教学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4页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第9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2-13页
 (四)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第13-14页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能动性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及理论基础第14-26页
 (一) 能动性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第14-21页
  1. 能动性的含义第14-20页
  2. 能动性教学模式的含义第20-21页
  3. 能动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第21页
 (二) 理论基础第21-26页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21-23页
  2.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第23-26页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溯源第26-33页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现状第26-28页
  1. 形式上适应新课改,实则貌合神离第26页
  2. 教学模式陈旧,学生被动学习仍为主流第26-27页
  3. 课堂教学“三多三少”,三维目标实现路径受阻第27-28页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问题溯源第28-33页
  1. 教师知识结构存在缺陷,缺乏能力和功利价值取向第28-30页
  2. 学校价值取向偏颇,缺乏科学评价以及重视程度不够第30-31页
  3. 政策不完善,落实不彻底第31页
  4. 学生动力不足,缺乏适应性以及家长对改革持保留态度第31-33页
三、 构建与实施能动性教学模式的意义和对策第33-44页
 (一) 构建能动性教学模式的意义第33-35页
  1.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第33页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第33-34页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甄别和选择能力第34页
  4. 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第34-35页
 (二) 能动性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要求第35-41页
  1. 牢固确立能动性教学理念第35-37页
  2. 构建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第37-38页
  3. 以效果为取向形式方法多样第38-39页
  4. 教师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第39-40页
  5.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第40-41页
 (三) 努力创造能动性教学模式实施的良好环境第41-44页
结束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探究--以苏州S中学为例
下一篇: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互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