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古典经济学家对土地制度的研究 | 第10页 |
·当代西方学者对土地制度的研究 | 第10-11页 |
·孟子的土地产权思想 | 第11页 |
·当代中国学者对土地制度的研究 | 第11-12页 |
·研究方案 | 第12-14页 |
·研究的目标 | 第12页 |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 第12-13页 |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土地制度安排中的平等与效率的含义 | 第14-17页 |
·土地制度和分类 | 第14-15页 |
·土地制度的含义 | 第14页 |
·农地制度的分类 | 第14-15页 |
·土地制度安排中的平等与效率的含义 | 第15-17页 |
·土地制度平等的含义 | 第15页 |
·土地制度效率的含义 | 第15-17页 |
第3章 成功的范例——东亚的自耕农制度的平等和效率 | 第17-28页 |
·战后日本的农地制度 | 第17-21页 |
·自耕农制度的建立及其效率 | 第17页 |
·日本农民对土地的权利、兼业与城乡收入均衡 | 第17-21页 |
·中国台湾地区的土地制度 | 第21-27页 |
·自耕农制度的建立 | 第22-23页 |
·自耕农制度与农业产出增长 | 第23页 |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 第23-24页 |
·兼业与城乡收入均衡 | 第24-27页 |
·韩国的土地制度 | 第27-28页 |
第4章 不成功的教训——拉美的大土地所有制 | 第28-34页 |
·极不平等的土地制度 | 第28-29页 |
·导致了农业生产的低效率 | 第29页 |
·造就了大面积的贫民区 | 第29-34页 |
第5章 对上述两种土地制度所产生的效率和平等效应的再认识 | 第34-40页 |
·集中垄断的土地所有制既损失了效率,又加剧了不平等 | 第34-35页 |
·大土地所有制的效率损失 | 第34页 |
·造成了财产和收入的巨大差距,加剧了社会冲突和动荡 | 第34-35页 |
·对自耕农制度的效率与平等的再评价 | 第35-40页 |
·自耕农制度效率的再评价 | 第35页 |
·关于自耕农制度的效率评价问题 | 第35-37页 |
·自耕农制度与收入均衡 | 第37-40页 |
第6章 中国农地制度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 第40-52页 |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集体土地所有制 | 第40-42页 |
·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建立 | 第40页 |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实现了平等 | 第40-41页 |
·集体所有制经济缺乏效率 | 第41-42页 |
·土地承包制既提高了效率,又促进了平等 | 第42-46页 |
·农地承包、农产量增长与农民农业收入的提高 | 第42-43页 |
·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民兼业收入增长,兼业与非农收入 | 第43-46页 |
·当前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 第46-52页 |
·脱离实体经济的城市化及其对农民土地权利的侵害 | 第46-48页 |
·改进建议 | 第48-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