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植被覆盖度应用研究 | 第11-12页 |
·植被覆盖度测算方法研究 | 第12-13页 |
·荒漠化与植被覆盖度关系研究 | 第13页 |
·荒漠化评价研究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9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 第14-15页 |
·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15-19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9-24页 |
·地理位置 | 第19-20页 |
·地形地貌 | 第20页 |
·气候条件 | 第20-21页 |
·土壤背景 | 第21-22页 |
·河流水系 | 第22页 |
·植被状况 | 第22-23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3-24页 |
第3章 保护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 | 第24-40页 |
·植被覆盖度变化等级划分 | 第24-25页 |
·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 | 第25-35页 |
·基于 NDVIMAX-MEAN 分布的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 | 第25-31页 |
·基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 | 第31-35页 |
·植被退化区域评价 | 第35-40页 |
·植被覆盖变化空间分异特征 | 第35-37页 |
·保护区植被退化评析与建议 | 第37-40页 |
第4章 保护区土地荒漠化评价 | 第40-53页 |
·保护区土地荒漠化单项指数分析 | 第40-51页 |
·改进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 | 第40-42页 |
·地表反照率(ALBEDO) | 第42-44页 |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 第44-46页 |
·陆地表面温度(LST) | 第46-48页 |
·温度植被旱情指数(TVDI) | 第48-51页 |
·保护区荒漠化综合分级评价 | 第51-53页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