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城市商业银行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银行并购动机理论 | 第11-12页 |
·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研究 | 第12页 |
·国内学者对国内是否适合进行城商行并购的不同观点 | 第12-13页 |
·对研究方法的综述 | 第13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银行并购的理论概述 | 第16-25页 |
·银行并购重组的内涵和外延 | 第16-17页 |
·银行合并 | 第16页 |
·银行收购 | 第16-17页 |
·银行兼并 | 第17页 |
·银行并购理论 | 第17-19页 |
·规模经济理论 | 第17-18页 |
·效率理论 | 第18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18-19页 |
·市场势力理论 | 第19页 |
·银行并购动机 | 第19-21页 |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一般银行的共性原因 | 第19-20页 |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银行中特殊部分的个性原因 | 第20-21页 |
·国外并购浪潮简析 | 第21-24页 |
·第一次银行业并购浪潮(19 世纪末——20 世纪 20 年代) | 第21页 |
·第二次银行业并购浪潮(20 世纪 50 年代末——80 年代末) | 第21-22页 |
·第三次银行业并购浪潮(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 | 第22页 |
·20 世纪世界三次银行业并购浪潮的特征分析 | 第22-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 第25-33页 |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历史 | 第25-26页 |
·城市信用社阶段(1979 年-1995 年) | 第25页 |
·城市合作银行阶段(1995 年-1998 年) | 第25页 |
·城市商业银行阶段(1998 年至今) | 第25-26页 |
·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 | 第26-27页 |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本构成 | 第27-28页 |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两极分化发展越发明显 | 第29页 |
·受地方政府干预较多,非市场化手段占主导 | 第29页 |
·发展受限制较多 | 第29-30页 |
·城市商业银行与国内外银行的比较 | 第30-31页 |
·国内城市商业银行和国内其他商业银行的比较 | 第30-31页 |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与国外发达国家中小规模银行的比较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3页 |
第4章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模式 | 第33-43页 |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的成功尝试与失败教训 | 第33-37页 |
·徽商模式 | 第33-34页 |
·山东模式 | 第34-35页 |
·江苏模式 | 第35-36页 |
·海南发展银行 | 第36-37页 |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的其他模式 | 第37-40页 |
·股份制商业银行并购地方城市商业银行 | 第37页 |
·外资银行并购我国城市商业银行 | 第37页 |
·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跨区域参股并购 | 第37-40页 |
·地方政府的博弈对城市商业银行并购的影响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对各种并购模式下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检验 | 第43-52页 |
·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基本模型 | 第43-48页 |
·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基本模型 | 第43-46页 |
·DEA 模型的有效性判定 | 第46-47页 |
·DEA 模型的投影分析 | 第47-48页 |
·样本和投入产出变量的选取 | 第48-49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