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概述 | 第11-14页 |
| ·渔药残留与水产品质量安全 | 第14-15页 |
| ·渔药残留分析的前处理方法 | 第15-17页 |
| ·提取 | 第16页 |
| ·净化 | 第16页 |
| ·浓缩 | 第16-17页 |
| ·衍生化 | 第17页 |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检测技术 | 第17-20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7-19页 |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第19-20页 |
|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 第20-22页 |
| 第2章 水产品中 5 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检测的 HPLC 法 | 第22-36页 |
| ·前言 | 第22页 |
| ·实验部分 | 第22-25页 |
| ·试剂与材料 | 第22-23页 |
| ·仪器设备 | 第23页 |
| ·试样处理 | 第23-24页 |
| ·测定 | 第24-2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4页 |
| ·HPLC 条件的选择 | 第25-28页 |
| ·前处理方法的确定 | 第28-32页 |
| ·方法的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 第32-33页 |
| ·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 | 第33-34页 |
| ·方法的应用 | 第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3章 水产品中 7 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检测的 HPLC-MS/MS 法 | 第36-49页 |
| ·前言 | 第36页 |
| ·实验部分 | 第36-38页 |
| ·试剂与材料 | 第36-37页 |
| ·仪器设备 | 第37页 |
| ·试样处理 | 第37-38页 |
| ·测定 | 第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8页 |
| ·HPLC 条件 | 第38-40页 |
| ·质谱条件 | 第40-42页 |
| ·提取与净化条件的优化 | 第42页 |
| ·试样基质效应的消除 | 第42-43页 |
| ·方法的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 第43-45页 |
| ·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 | 第45页 |
| ·方法的应用 | 第45-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4章 水产品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检测的不确定度分析 | 第49-60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HPLC 法检测水产品中 5 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的不确定度分析 | 第49-54页 |
| ·实验部分 | 第49页 |
| ·测量数学模型 | 第49-50页 |
|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 第50页 |
| ·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以螺旋霉素为例) | 第50-53页 |
| ·相对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4页 |
| ·HPLC-MS/MS 法检测水产品中 7 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的不确定度分析 | 第54-59页 |
| ·实验部分 | 第54页 |
| ·数学模型 | 第54页 |
|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 第54-55页 |
| ·不确定度的量化(以泰乐菌素为例) | 第55-58页 |
| ·合成、扩展不确定度及不确定度报告 | 第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5章 课题总结和展望 | 第60-62页 |
| ·对本课题的总结 | 第60页 |
| ·实验不足和课题展望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附录 | 第67-73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