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相关基础理论 | 第13-15页 |
·自然灾害系统论 | 第13页 |
·城市生命线系统 | 第13-14页 |
·脆弱性评价理论 | 第14页 |
·脆弱性评价模型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和主要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主要方法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国外关于脆弱性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脆弱性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国外关于脆弱性指标的选取 | 第18页 |
·国内关于脆弱性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脆弱性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国内关于脆弱性指标的选取 | 第19-21页 |
·脆弱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3 台风灾害下道路生命线系统脆弱性理论体系的构建 | 第22-28页 |
·脆弱性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自然灾害脆弱性的内涵 | 第22-23页 |
·脆弱性的定义 | 第23页 |
·脆弱性在灾害风险研究中的作用 | 第23页 |
·道路生命线系统 | 第23-24页 |
·道路生命线系统的内涵 | 第23-24页 |
·道路生命线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 第24页 |
·台风灾害的影响及评价 | 第24-26页 |
·台风灾害对道路生命线系统的影响 | 第24-25页 |
·台风灾害的脆弱性评价 | 第25页 |
·台风对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6页 |
·脆弱性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4 台风灾害下道路生命线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 | 第28-39页 |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8页 |
·系统性原则 | 第28页 |
·全面性与针对性原则 | 第28页 |
·定量与定性原则 | 第28页 |
·可操作性原则 | 第28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阐述 | 第28-33页 |
·基于承灾体及其所处具体环境的脆弱性二级评价指标体系 | 第29-31页 |
·区域影响因子指标体系 | 第31-33页 |
·台风控制性指标选取 | 第33页 |
·指标体系权重确立方法 | 第33-35页 |
·专家打分法 | 第34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34-35页 |
·指标体系权重计算结果 | 第35-36页 |
·基于道路及其所处具体环境脆弱性指标体系及权重 | 第35页 |
·基于桥梁及其所处具体环境脆弱性指标体系及权重 | 第35页 |
·基于隧道及其所处具体环境脆弱性指标体系及权重 | 第35页 |
·区域影响因子指标体系及权重 | 第35-36页 |
·台风控制性指标及权重 | 第36页 |
·指标体系量化方式 | 第36-37页 |
·脆弱性评价模型构建 | 第37-38页 |
·脆弱性评价模型 | 第37-38页 |
·模型构建思路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5 台风灾害下道路生命线系统脆弱性分析—以宁波市部分路段为例 | 第39-52页 |
·宁波市区域概括 | 第39页 |
·区域地理位置与环境 | 第39页 |
·区域气候条件 | 第39页 |
·区域地质条件 | 第39页 |
·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 第39页 |
·研究的路线选取 | 第39-41页 |
·路线选取概括 | 第39-40页 |
·路线的分段 | 第40-41页 |
·研究区域及路线脆弱性评价 | 第41-46页 |
·数据资料来源 | 第41页 |
·区域影响因子指标数据标准化 | 第41-43页 |
·道路及附属设施指标数据标准化 | 第43-45页 |
·脆弱性评价模型计算结果 | 第45-46页 |
·研究区域及路线脆弱性的绘图 | 第46-50页 |
·脆弱度等级划分 | 第46页 |
·脆弱性模型计算结果地图输出 | 第46-49页 |
·脆弱性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台风灾害下道路生命线系统脆弱性特点和对策建议 | 第50-51页 |
·台风灾害下道路生命线系统脆弱性特点分析 | 第50-51页 |
·降低脆弱性的建议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2-55页 |
·主要结论 | 第52-53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53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A 各指标的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 第58-63页 |
附录 B 道路附属设施量化标准及结果 | 第63-74页 |
附录 C 专家咨询问卷 | 第74-75页 |
附录 D 专家名单 | 第75-76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