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序论 | 第8-13页 |
引言 | 第8页 |
一、本论题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二、本论文的基本设想 | 第9页 |
三、理查·施特劳斯小传 | 第9-10页 |
四、歌剧《玫瑰骑士》简介 | 第10-13页 |
第一章 人物形象概述 | 第13-21页 |
引言 | 第13页 |
第一节 玛莎林的多重身份 | 第13-17页 |
一、作为一个中年妇人 | 第13-14页 |
二、作为一个富裕的贵族 | 第14-17页 |
三、作为一个情人 | 第17页 |
第二节 玛莎林的思想转变 | 第17-20页 |
结语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音乐特色解读 | 第21-34页 |
引言 | 第21页 |
第一节 玛莎林音乐的主题/动机 | 第21-23页 |
第二节 玛莎林唱腔的声区特点 | 第23-28页 |
第三节 玛莎林唱腔的旋律/音调类型 | 第28-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角色扮演方面的建议 | 第34-44页 |
引言 | 第34页 |
第一节 有关"扮演"的问题 | 第34-38页 |
一、复杂多变的角色性格和人物心理需要扮演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表现力 | 第34-36页 |
二、脚本中舞台说明的不足允许扮演者在透析剧本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 第36-38页 |
第二节 有关"歌唱"的问题 | 第38-42页 |
一、声乐旋律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依附的乐队织体,故而在理解歌词的同时还要深入研究乐队声部的意义 | 第38-40页 |
二、歌剧中有大量的咏叙性音调,表演者需要加强语音修养,除唱好指定的音符外,还要尽量体现音符所未能传达的口吻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