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用评级产业付费机制的利益冲突与政府监管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信用评级的意义 | 第9页 |
·中国信用评级产业的发展历程 | 第9-11页 |
·中国信用评级产业的付费机制 | 第11页 |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本文的写作框架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关于投资人付费的相关文献 | 第13-14页 |
·关于发行人付费的相关文献 | 第14-15页 |
·关于规避利益冲突的相关文献 | 第15-17页 |
3 信用评级产业的本质 | 第17-26页 |
·信用评级的定义 | 第17-18页 |
·信用评级机构的中介性质 | 第18-22页 |
·评级机构对投资人的意义 | 第19-20页 |
·评级机构对发行人的意义 | 第20-22页 |
·信用评级产业的付费模式 | 第22-26页 |
·政府付费模式 | 第22-23页 |
·投资人付费模式 | 第23-24页 |
·发行人付费模式 | 第24-26页 |
4 中国信用评级产业付费机制的现状与问题 | 第26-34页 |
·发行人付费下的利益冲突 | 第27-28页 |
·发行人付费下的等级相似 | 第28-30页 |
·评级付费机制的政府监管现状 | 第30-34页 |
·多头监管与行政许可 | 第30-31页 |
·无人监管与法律缺失 | 第31-32页 |
·市场准入标准模糊 | 第32-34页 |
5 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方向与政府监管的完善 | 第34-39页 |
·评级机构的发展方向 | 第34-35页 |
·政府监管的完善 | 第35-39页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39-41页 |
·政策建议 | 第39-40页 |
·转变市场准入控制的方式,促进评级产业的有效竞争 | 第39页 |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各监管部门的协调发展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后记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