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谢通门县恰则铅锌矿特征及成因浅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 ·选题依据及项目依托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11-13页 |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3-14页 |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4-15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 | 第15-47页 |
| ·地层 | 第15-20页 |
| ·古生界 | 第16-18页 |
| ·中生界 | 第18-19页 |
| ·新生界 | 第19-20页 |
| ·第四系沉积物及冰期沉积 | 第20页 |
| ·火山岩 | 第20-23页 |
| ·白垩系 | 第21-22页 |
| ·古近系 | 第22-23页 |
| ·新近系 | 第23页 |
| ·侵入岩 | 第23-29页 |
| ·概述 | 第23-24页 |
| ·侵入岩的基本特征 | 第24-29页 |
| ·变质岩 | 第29-33页 |
| ·概述 | 第29-30页 |
| ·区域变质作用 | 第30-31页 |
| ·接触变质岩与接触变质作用 | 第31-33页 |
| ·动力变质岩与动力变质作用 | 第33页 |
| ·构造 | 第33-42页 |
| ·概述 | 第33-34页 |
| ·构造单元的构造建造特征 | 第34-42页 |
| ·区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 第42-44页 |
| ·矿产 | 第44-47页 |
| ·区域成矿条件分析 | 第44-46页 |
| ·矿产分布规律 | 第46-47页 |
| 第3章 矿区地质 | 第47-64页 |
| ·地层 | 第47-49页 |
| ·火山岩 | 第49-52页 |
| ·古近系年波组火山岩 | 第49-50页 |
| ·新近系嘎扎村组火山岩 | 第50-52页 |
| ·侵入岩 | 第52-53页 |
| ·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 第53-55页 |
| ·区域变质作用 | 第53-54页 |
| ·接触变质岩与接触变质作用 | 第54-55页 |
| ·动力变质作用 | 第55页 |
| ·构造 | 第55-57页 |
|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 第57页 |
| ·物探异常特征 | 第57-62页 |
| ·视电阻率和极化率特征 | 第57-59页 |
| ·激电异常特征 | 第59-61页 |
| ·激电异常评价 | 第61-62页 |
| ·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特征 | 第62-64页 |
| ·水文地质 | 第62页 |
| ·工程地质 | 第62-63页 |
| ·环境地质 | 第63-64页 |
| 第4章 矿床地质 | 第64-75页 |
| ·赋矿地层特征 | 第64-65页 |
| ·矿化带特征 | 第65页 |
| ·矿体特征 | 第65-70页 |
| ·西矿段 | 第65-67页 |
| ·东矿段 | 第67-68页 |
| ·中矿段 | 第68-70页 |
| ·矿石质量 | 第70-72页 |
| ·矿石矿物成份 | 第70-71页 |
| ·矿石的结构构造 | 第71-72页 |
| ·矿体围岩及t虫变 | 第72页 |
| ·找矿标志 | 第72页 |
| ·成矿期与矿化阶段 | 第72-73页 |
| ·控矿条件 | 第73页 |
| ·地层对成矿的控制 | 第73页 |
|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 第73页 |
| ·岩裝岩对成矿的控制 | 第73页 |
| ·资源量估算 | 第73-75页 |
| ·资源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 | 第73-74页 |
| ·资源量估算结果 | 第74-75页 |
| 第5章 矿床成因 | 第75-78页 |
| ·矿质来源 | 第75页 |
| ·成矿流体来源 | 第75-76页 |
| ·成矿时间 | 第76页 |
| ·矿床形成过程和类型 | 第76-78页 |
| 第6章结束语 | 第78-81页 |
| ·主要成果 | 第78-79页 |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79-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 附录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