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合同法论文

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制度比较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引言第11-12页
第一章 大陆法系中的不安抗辩权制度第12-20页
 一、不安抗辩权的基本概述第12-14页
  (一) 不安抗辩权的概念第12-13页
  (二) 不安抗辩权的特征第13-14页
 二、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渊源第14-16页
  (一) 德国法的相关规定第14页
  (二) 法国法的相关规定第14-15页
  (三) 其他国家或地区法律的相关规定第15-16页
 三、不安抗辩权的性质和效力第16-20页
第二章 预期违约制度理论分析第20-28页
 一、预期违约制度的基本概况第20-24页
  (一) 预期违约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第20-22页
  (二) 预期违约与实际违约的区别及价值第22-24页
 二、预期违约的分类和救济手段第24-28页
  (一) 明示预期违约第24-26页
   1. 明示预期违约的构成要件第24-25页
   2. 明示预期违约的救济手段第25-26页
  (二) 默示预期违约第26-28页
   1. 默示预期违约的构成要件第26-27页
   2. 默示预期违约的救济手段第27-28页
第三章 不安抗辩权制度与预期违约制度的比较第28-33页
 一、不安抗辩权制度与预期违约制度的相似点第28-29页
  (一) 制度价值相似第28页
  (二) 二者立法目的相似第28页
  (三) 保护权利相近第28页
  (四) 二者适用时间相近第28-29页
  (五) 在一定程度上,二者都需要当事人的主观判断第29页
 二、不安抗辩权与明示预期违约的区别第29-30页
  (一) 二者适用条件不尽相同第29页
  (二) 对期待债权的侵害程度不同第29页
  (三) 当事人在主观上的过错不同第29-30页
  (四) 救济措施不同第30页
 三、不安抗辩权与默示预期违约比较第30-33页
  (一) 二者适用前提有所区别第30页
  (二) 发生的原因不同第30-31页
  (三) 救济方式不同第31-33页
第四章 我国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的现状及完善第33-40页
 一、我国《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制度第33-34页
 二、《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的优劣和预期违约的不足第34-37页
  (一) 在不安抗辩权上,我国《合同法》进行的发展第34-35页
   1. 在行使条件上的规定更为详尽第34页
   2. 严格举证责任,防止权力滥用第34页
   3. 《合同法》能较好的照顾合同双方的利益第34-35页
  (二)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存在的不足第35-36页
   1. 不安抗辩权在制定上存在重合第35页
   2. 不安抗辩权在判断标准上与预期违约相模糊第35页
   3. 立法用语不清晰明确第35-36页
  (三) 《合同法》中预期违约制度的缺陷第36-37页
   1. 法律条文结构安排不合理第36页
   2. 预期违约规范前后不一致第36页
   3. 未明确区分明示和默示预期违约第36页
   4. 没有规定明确的预期违约救济方式,操作性不强第36-37页
   5. 预期违约救济方式与实际违约的相同不妥第37页
 三、完善《合同法》中相关制度的建议第37-40页
  (一) 完善不安抗辩权制度的相关建议第38-39页
   1. 解决举证责任过于严格问题的建议第38页
   2. 解决“合理期限”和“适当担保”问题的建议第38-39页
  (二) 我国预期违约制度的完善第39-40页
   1. 应当明确预期违约的构成要件第39页
   2. 完善预期违约的救济方式第39页
   3. 对明示预期违约,可以增加预期违约方的撤回权第39页
   4. 明确赔偿范围第39-40页
结语第40-41页
注释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3页
后记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洋生态损害的赔偿责任及索赔机制探析--以“渤海溢油事故”为例
下一篇:瑶族婚姻习惯法调查研究--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