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故意杀人罪类型化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1章 引言第7-9页
第2章 刑法学上的类型思维第9-14页
   ·类型第9-11页
     ·“类型”的涵义第9-10页
     ·类型的分类第10-11页
   ·类型化思维第11-14页
     ·类型化思维的特点第11-12页
     ·类型化思维的刑法方法论意义第12-14页
第3章 故意杀人罪类型化的必要性第14-22页
   ·我国故意杀人罪的立法现状与缺陷第15-18页
     ·我国故意杀人罪立法现状第15-16页
     ·我国故意杀人罪存在的缺陷第16-18页
   ·我国故意杀人罪类型化的意义第18-22页
     ·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的需要第18页
     ·实现刑罚功能的需要第18-19页
     ·完善我国故意杀人罪刑事立法的需要第19-20页
     ·实现司法公正的需要第20页
     ·实际控制死刑的需要第20-22页
第4章 故意杀人罪类型化的可行性第22-29页
   ·我国故意杀人罪类型化有充分的历史基础第22-25页
     ·我国古代故意杀人罪的主要类型第22-24页
     ·建国后我国刑法草案规定故意杀人罪的主要类型第24-25页
   ·故意杀人行为类型化有域外经验可供借鉴第25-29页
     ·大陆法系国家故意杀人罪的主要类型第26-27页
     ·英美法系国家故意杀人罪的主要类型第27-29页
第5章 故意杀人罪类型化的构想第29-39页
   ·故意杀人罪类型化的基本原则第29-31页
     ·确定故意杀人罪的类型应有显著区别第29-30页
     ·不同类型的故意杀人罪应能配置不同法定刑第30-31页
   ·故意杀人罪类型化的考量因素第31-33页
     ·社会危害性第31-32页
     ·人身危险性第32-33页
   ·故意杀人罪类型化的具体构想第33-39页
     ·普通杀人第34-35页
     ·谋杀第35页
     ·激愤杀人第35-36页
     ·受被害人委托或承诺杀人第36-37页
     ·溺婴第37-3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39-42页
   ·结论第39-40页
   ·进一步努力的方向第40-42页
致谢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拟退火混合遗传算法的多式联运优化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研究